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地产 >> 到成都,感受非洲非遗魅力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非洲馆里,来自乌干达、马里和喀麦隆3个国家的包括木雕、树皮画、手鼓等在内的百余种非遗产品,每天吸引众多参观者蜂拥而至,或欣赏木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或体验非洲手鼓的音乐元素,或倾听艺术大师讲解树皮画的制作工艺,争相感受非洲非遗产品的艺术魅力。
来自乌干达的卡吉姆正在展示树皮画制作工艺
乌干达的非遗传承人卡吉姆现场为观众创作树皮画,他所展示的树皮画制作工艺引来不少观众,他的旁边还播放着专门为参展而录制的关于树皮画制作过程的视频。卡吉姆看到几十名观众围着观看他的创作,很是兴奋,边作画边说:“我虽然对中国不是很熟悉,但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善良和他们对非洲文化的喜欢。”
据翻译左左介绍,树皮画的创作者要从小培养。树皮画所用的创作材料是当地的特产,从采集树皮、碾压、暴晒、蒸煮再到暴晒,直到做成树皮布后才能作画,中间需要十几道工序,至少耗时两年时间。树皮布还可以做成衣服,衣服上有各种图案,非常珍贵,只有在婚礼等重大活动时才可以穿。
非洲的木雕、树皮画等非遗制作技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非洲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古老而神秘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中国观众。
非洲手鼓艺术家大卫向参观者传授鼓艺
在马里展区,非洲手鼓的表演者大卫每天都会接待大批参观者。他一会儿表演不同的音乐,一会儿向非洲手鼓爱好者传授技艺,一会儿又让观众进行体验,忙得不亦乐乎。大卫打击的非洲手鼓时而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时而铿锵有力,如万马奔腾,观众也兴奋地跟着打起了节拍。
大卫告诉观众,初学者打击非洲手鼓姿势很重要,人要坐在椅子上,鼓身微微向前倾斜,双脚夹住鼓,背部挺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击非洲手鼓之前,要先把手上的饰物取下,以免伤及手部和鼓面。
据了解,非洲手鼓不光是用来配合跳舞唱歌的乐器,它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部落或村庄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即使现在,很多古老的村庄还在通过打击手鼓进行信息交流,并且不同活动有不同的节拍,甚至从打鼓的轻重缓急中可以分辨出打鼓人的年龄、性别、婚否等信息。
在喀麦隆展区,各具特色的木雕吸引着大批参观者,特别是小朋友。他们对犀牛、长颈鹿等动物木雕兴趣浓郁,纷纷跑到木雕前照相。而喀麦隆展区的工作人员则会通过翻译向参观者介绍喀麦隆木雕的历史及雕刻手法,让参观者对喀麦隆木雕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现场一位经常去喀麦隆经商的先生介绍:“木雕是喀麦隆的看家工艺,源远流长,既有着古老的传统,又呈现出神秘的色彩。在喀麦隆,几乎每个村落都有木雕博物馆,人们不但在住所里摆放木雕制品,就连办公室里也有木雕装饰品。”
喀麦隆的木雕可以用多姿多彩或千奇百怪来形容,有人物雕像、动物雕像,也有人们参加各种仪式时戴的面具木雕。不同种类的木雕各具特色,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图文并茂的展示、直观形象的介绍、热情友好的体验,非洲馆里浓郁的非遗文化氛围,让参加非遗节的人们流连忘返。一位喀麦隆的工作人员说:“希望通过展览,加深中国人民对独特的非洲艺术形式的认识,增强中非人民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情感沟通,促进中非文化交流。”
据了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非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翻译左左来自成都恩典之家贸易有限公司,专营非洲文化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左左说,非洲的非遗文化博大精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非遗项目,很多非遗产品也正在被我国引入和推广,目的是让中国和非洲国家通过文化交流相互了解,从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加纳华人资源商圈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和疑问请下方留言,管理员会在第一时间答复您
注意:
第一:禁止微商传销,恶意营销,虚假信息,最后造成严重恶果由个人承担;
第二,所有信息都由个人自主发送,请交易前认真核实,本平台不承担信息后交易的任何后果!
内容来自人民日报,由本平台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