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地产 >> 美国又要烧粮食了2008年的粮食危机
年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能源危机”与“粮食危机”两难的困境下,这个时候,世界 粮食出口大国美帝,又开始用粮食做“乙醇”了,意思就是先不管世界人民吃不吃的饱,会不会饿死,它先要用粮食乙醇把国内油气通胀问题给解决了。
众所周知,俄乌危机对世界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冲击巨大,在全球粮价高涨,很多国家因为财政破产买不到粮食的情况下,美国竟然还 到“烧粮食”压低物价,保持生活水平。
大批的粮食变成“乙醇”,全球粮价又要“火上浇油”了。
这事儿在年已经发生过一次,那个时候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经济也是萎靡不振,一边大放水放纵国际热钱炒高粮食价格等大宗物品,方便他们通过出口粮食能源对外输出通胀,一边把粮食大量用于提纯乙醇燃料, 导致粮食出现极大缺口,粮价暴涨,一些放弃了本土粮食生产转向其他经济作物的小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在年美国收紧粮袋,并把其用作乙醇燃料之后,仅08年上半年,全球就有超36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
其中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海地,这个加勒比海小国迅速陷入严重的食物紧缺,贫民区人口不得不依靠一种叫做“特雷”的黄泥饼充饥,许多人在抗议粮价的暴动中死亡,更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而饿死,在混乱之中,海地总理下台,成为次轮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 位下台的领导人。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也是重灾区,塞拉利昂的大米价格狂涨%,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等国的米价也上涨了一倍。一些小国的面粉,糖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是一路狂飙。
国际四大粮商,一家法国的,三家美国的,毫不夸张地讲,美帝对粮食动动手指头,带来的都是 的大风暴,这次美国为了抑制国内通胀,要连带着世界其他地区饿死饿伤无数。
操作粮食,和杀人没什么区别。
粮食供给小缺口也会导致价格迅速翻倍
粮食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价格弹性特别小,主要是因为粮食是刚性物资,一个人可以不消费工业品,但是不能不吃粮食。也就是说再小的供给缺口都会导致粮食价格迅速翻倍,而翻倍的粮价直接意味着大批贫困饥饿人口吃不到粮食而处于生死边缘。
对于粮食的刚性,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沙漠里有10个人,编号从1到10,假设他们手里的钱和他们的编号是一致的,1号有1元,2号有2元····10号有10元。
在他们处于快要渴死的边缘的时候,有个商人带来了9瓶水,这个时候你猜商人会以什么价格卖给这些人?
1元1瓶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需求多,供给少,谁都不想当被渴死的那个人,就算商人愿意,需求端也会自己打架。
2元1瓶,正好可以救9个人,商人挣18块钱。
但是市场哪会如此理性?
商人要的不是救的人多,而是利益 化;而需求端要的是 个抢到水救命,更不会管别人的死活。
这个时候,卖多少价合适?需求端自己就会往上抬价了。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以5元每瓶的价格成交,商人赚30元,4个人被渴死。
这才是粮食的定价逻辑。
在全球化的今天,粮食早已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一张 ,在今年4月初,全球粮食市场动荡不安的情况下,面对种种制裁,俄罗斯也拿出粮食武器,表示只向“友好国家”以卢布和国家本币结算的方式出口粮食。
也就是说,俄罗斯也收紧了粮袋子。
尽管我们知道,埃及、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突尼斯等都是小麦进口大国,粮食主要就是从俄罗斯和乌克兰那里买的。粮价大涨的背景下,俄罗斯这一动作,无疑会推升粮食进一步暴涨,这些国家或都将面临无面下锅的悲剧。
埃及等中东大国,还稍微好一点。
更糟糕的是那些已经被战争摧毁的国家。
比如叙利亚,11年的战争,让叙利亚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现在更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
还有也门,中东最贫困的国家,战争还在继续,按照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统计,今年也门至少有16万人,处于“最饥饿状态”。
战争已经杀死了很多人,金融战让多国股市暴跌,无数人一夜之间赤贫破产,粮食危机又一次让贫苦大众陷入死亡拉扯的边缘。
美国一直热衷“粮食操控”
历史上的粮食战争从来都没停止过,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大师管仲,就贡献了“买鹿制楚”,“狐皮得代”等多个粮食经典战。
到了现代,粮食还是被反复的作为战略杠杆使用,尤其是美国,对外政策上热衷于用粮食援交许多“小国友谊”,具体是这么玩儿的:
美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工业化,并且花费大量补贴国内农产品价格,这样美国就可以对外输出粮食,轻松干死其他国家国内粮商。
然后一边出售低价粮食给这些小国,一边高价购买小国的轻工业品或者某种香蕉椰子之类的经济作物。
对于小国来说,高价卖工业品和经济作物,赚得外汇多,还能拿外汇买美国的低价粮食,怎么看都是赚的。这样的国际分工看似对小国非常有利,实则是个大陷阱。
因为香蕉涨价了你可以不买不吃,但是粮食涨价了,你还得进口,也就是说这两种商品的可替代性是不一样的。
美国用不可替代的粮食绑住了这些小国的国运,使得这些小国口粮安全完全依赖于美国,最终形成以美国为主的单边权利关系。
在经济合作商,握住他国的粮食命脉,就相当于握住了其政治命运。
08年那次粮食危机又在今天上演,今天的油价在涨,天然气在涨,粮食价格还在涨。很多南非国家都靠着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个欧洲粮仓,战争毁了俄乌两国的春耕,美国和印度的粮食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今年的印度也十分反常,今年3月份,是印度自年以来记录的最热的3月,在印度的中北地区,4月份平均气温是年以来 的,就在这几天,印度至少10个城市, 气温突破了45摄氏度。
气温突然骤升,印度人受不了,需要烧煤烧油发电降温,煤价油价又被推高,能源危机更甚。
印度庄稼也受不了,很多禾苗在田间枯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俄乌冲突已经导致国际粮食危机,如果印度歉收,那危机将更加严重。
中国的粮食安全
世界上总有人调侃,说中国人什么都吃,从家禽到昆虫,爬行类,飞鸟类,只有你没见到的,没有中国没吃到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中国餐桌上的美食。
这一方面是中华年饮食文化传递下来,累积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恰恰是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受过太多次粮食苦难的明证。
我国国民曾受粮食匮乏磨难之深的印迹在史书记载上处处可循,最近一次的粮食灾难离我们并不久远,20世纪60年代初饥荒与死亡所带来的的阴影,至今仍刻在那些年逾花甲老人的脑海里。
那么在今天,中国的粮食安全处于何种状态?
据官方数据披露,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万吨,比年增加万吨,增长2%,约占世界谷物粮食总产量的1/4,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占总库存的70%以上,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公斤“安全线”。
而且别忘了,我们还是世界 大粮食进口国,中储粮的粮仓更是储存着无法估算的粮食(国家机密),可以很明确地说,在18亿耕地红线保障之下,我国国内的粮食安全 有保障。
但是,当前疫情和俄乌危机交叠,地缘政治摩擦升级,我们再次遭遇粮食战的风险加大,美国从未放弃过用粮食卡住中国的喉咙,早在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美方就一直提出一个诉求,那就是要求中国加大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同时削减对国内农业的补贴。
十几年过去,我们从未妥协,直至年,美国采取 的激烈手段想要逼迫我们满足这一要求,但这是我们的粮食安全底线, 可以打,中国主粮必须能够自给,粮食安全绝不假于他人之手。
其实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国不仅主粮自给,杂粮市场也十分可观,曾是全球第三的大豆生产国,每年生产大豆约万吨左右,加入世贸之后,我们对外开放了杂粮市场,国际大豆蜂涌而入,在美国全力补贴的价格战下,我们的大豆被打的溃不成军,东北地区纷纷开始改种其他农作物,到了年,美国农业部操纵大宗商品市场引起大豆价格暴涨,直接又把中国的榨油企业给干掉了一片,到了06年,中国榨油市场已经基本被外资控制。
美国这玩法就跟我们国内互联网巨头烧钱争抢市场份额是一样的,低价,补贴,倾销等一圈玩儿下来,通过烧钱把对方烧死,最终实现一家独大,想怎么耗羊毛就怎么耗羊毛。
从年开始,美国大豆价格开始一路飙升,从元/吨, 涨到了年的元/吨,豆油也从元/吨,涨到了1元,豆粕价格翻一倍,直接导致我国国内猪肉价格飙升,引起全国物价上浮,举国震动。
后来这事儿,还是国家派出中储粮出场,与国际资本展开拉锯战,每当大豆价格下降就买买买,存存存,低价买来储备,一方面用来丰富老百姓的餐桌(豆制品,榨油等),还可以顺道解决肉类养殖的饲料问题(养猪给百姓提供足够的肉食)。遇到国际资本炒大豆推升价格,我们就拿出库里的存货往市场上可劲砸,直到砸的炒作资本怀疑人生,把大豆价格砸下去为止。
所以说,中国主粮安全是我们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 不会放开,中国是14亿人口大国,真是粮食依靠进口,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我国中央财政每年都要拨出上千亿元补贴农业,即使在国际粮价远低于国内价格的时候,我国也能通过农产品价格补贴刺激国内粮食种植的积极性,而不至于让农民因为无利可图抛荒耕地。
其实这也属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措施,在过去,我们通过剪刀差吸纳农村剩余价值购买工业设备,推进工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又把工业剩余价值(财政收入)补贴到农业之上,从而保障全国的口粮安全。
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耕地的劳动人群年龄开始走高,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未来谁来种地?
要养活14亿人口,没人种地怎么办?
如今,我国国内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留在农村,随着农村劳动力往城市持续转移,我们不应该尽快推进农村土地集约流转,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么?
实现了农业集约产业化,不是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么?
这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工业化发展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足以完全吸纳农村劳动力。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是渐进式发展的,每年城市化提高率约为1.2%,对应的是每年城市吸纳多万农村劳动力。
如果我们贸然改动农村土地制度,在目前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大量的农民劳动力释放出来涌入城市,这将加大我国的就业负担。
退一步讲,相较于城市,农村的经济生态是十分稳定的,而城市则会反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因为制造业大国,最容易遭受产能过剩的冲击。
前几次产能过剩,我们都是靠着农村消费人口去消化市场多余产能,才避免了城市企业大批量倒闭。
可以这么说,我国的农村不仅是城市化的红利基础,还是城市产能过剩的消化平台,农村人口因为有生产资料土地在手,随时可以变换个体身份,可打工可耕田,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量更强,有这些人口在,不仅能平复国家经济大幅度波动,还方便国家直接下场以工代振,稳住经济增长。
因为农村人口十分分散,经济危机并不会像城市那样集中性爆发。
就拿现在来看,经济周期处于下行期,房地产,互联网等产业一有波动,资本,产能,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就会产生大量失业和债务风险,但是中国农村就没有这个风险,因为它靠的是国家兜底(农业补贴),大量人口没有失业之忧,对国家经济局势而言至关重要。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集约产业化发展呢?
当然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完成之后,当城市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增长动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革。
这也是美国动用各种手段阻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之一,不仅是懂王的 ,还有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把我国低端产业引流到东南亚地区等一系列骚操作,为的都是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因为除了金融科技等领域,粮食才是美帝的核心利益和拿手武器,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从粮食端动了美帝的奶酪了。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虽然俄乌冲突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有限,但很明确的是,美国“烧”粮提取乙醇的行为,本质上是又一次挑起了粮食战争,世界粮价仍在飙高,在逆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粮食生产国为了保护国内粮食供应安全,纷纷限制粮食出口,许多国家见到世界局势不稳,也开始加大本国储粮的同时出台政策限制农产品出口,全球粮食危机在持续加剧。
我国要稳住国内物价,不得不提前预防,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 层多次旧话重提:“我们要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在基建推进过程中,财政部扩大专项债重点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农村交通运输,城乡冷链物流,规模化供水等)。不仅可以搞定水资源限制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的难题,还为粮食加工运输等提供更多便利。
总得来讲,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际环境跌宕起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围追堵截手段百出,我们需要时刻牢记的是,守住粮食就守住了我们的经济基本盘。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dc/2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