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为了拍电影,他当着上千的观众吃了一只鞋子

发布时间:2018/4/5 1:29:31   点击数:

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

静候每一个有趣的灵魂

导读

3月24日到4月1日期间,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发起的“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作品回顾展”在天山电影院成功举办。在此之前,沃纳·赫尔佐格亲自参加了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组织举行的中德电影交流会,与影迷们分享了自己的电影梦和人生梦。

沃纳·赫尔佐格年过古稀,却依旧坚持电影创作。在分享会中,他鼓励年轻的电影人要勇于实践自己的梦想,不要半途而废。其实沃纳·赫尔佐格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部关于追逐梦想的电影。

“如果我放弃这个计划,便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我不愿意这样活着。”

他叫赫尔佐格,是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导演,

这个名字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

但是作为“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

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连拍出了《穆赫兰道》的大卫·林奇都对外宣称,

赫尔佐格是他最崇拜的导演。

他还是一个梦想家,

一个热爱电影的狂人,

用电影去创造他的梦。

他说他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

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梦想,

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好莱坞当道的电影市场里,

他是一个逆行的异类。

我从未受过专业的电影训练

赫尔佐格?

年9月5日,赫尔佐格出生在

德国一个偏远的山村。

父母一早离异,

他与两个兄弟跟随着母亲在农场里长大。

赫尔佐格童年时期未曾接触过电影,

直到12岁才看了人生中

第一部电影《人猿泰山》;

也从未受过专业的电影训练,

却在15岁就写出了自己的剧本。

赫尔佐格在他14岁时,

就知道拍电影会成为他的终身事业。

中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

他向电影公司投出了他的剧本,

但是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轻视与敷衍。

他意识到要拍电影,必须得靠自己。

当时还在慕尼黑上高中的他利用晚上的时间

去一家钢铁工厂做焊工,

为自己的电影筹集资金。

在此期间,他还进行了徒步旅行。

一有时间,就背上行囊出发。

14岁起,赫尔佐格就游历了

英国、希腊、墨西哥等地。

甚至在18岁的时候,

跑到了正处于内战的苏丹地区。

赫尔佐格声称,

自己曾徒步穿过了德国的边境。

他热爱徒步,将它视为一种精神力量,

并且认为这种力量对于

电影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他曾说,

“我的电影是用双脚拍出来的,而不是双手。”

他说道,

如果自己开办了一所电影学院,

徒步走完公里

是学生入学的必备条件。

赫尔佐格的第一台摄影机

是从慕尼黑电影学校偷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偷窃,

他说自己有权利用它。

这个辩解不无道理。

赫尔佐格早期拍摄的

七八部电影已经说明了

这台摄影机发挥了它应有的最大价值。

△《生命的标记》剧照

靠着这台摄影机,

才19岁的赫尔佐格尝试拍摄了几部短片。

赫尔佐格的电影都是自己兼任编剧和导演,

资金也是自己打工挣来的,

所以每部电影都在极少的预算下拍摄完成的。

21岁时,赫尔佐格就

成功创办了电影制片公司,

紧锣密鼓地开拍自己心目中的电影。

年拍摄完成的长片《生命的标记》

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新导演银熊奖,

赫尔措格也因此成名。

赫尔佐格的电影都在

探讨人性与历史、政治的关系。

《生活的标记》讲诉了

在希腊岛屿上看守弹药库一群孤独的士兵,

与世隔绝的生活、

炎热的气候将他们推向了疯狂。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的剧照

之后拍摄名片《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是根据一位冒险家的传说故事改编的。

影片记录了一名幻想家从亚马逊河

逆流而上寻找黄金的探险之旅。

这不仅是一部探讨、

批判殖民主义的电影,

对人性的贪婪也进行了揭示。

赫尔佐格是带着生命的激情进行电影创作。

他曾说过,“要是我的一部电影需要

我爬入地狱,与魔鬼较量,我会去做的”。

的确如此。

在每部拍摄成功的电影背后,

都有一个属于赫尔佐格传奇的故事。

他当着上千的观众吃了一只鞋子

△《侏儒也是从小长大》的剧照

《生命的标记》拍摄于希腊,

当时赫尔佐格与希腊军事集团发生冲突,

他用枪叫嚣着,如果有人要逮捕他,

他将毫不客气地杀死对方。

在拍摄《侏儒也是从小长大》()时,

影片中的侏儒演员为了拍摄效果,

需要被汽车碾,被火烧,冒着生命危险拍摄。

等影片拍摄成功后,赫尔佐格为了表示感谢,

跳入了刺跟人手指一样粗的仙人掌林里。

△赫尔佐格

赫尔佐格经常跑到偏僻、危险的地方进行拍摄。

在非洲拍《新创世纪》()时,

遭遇喀麦隆政变,

赫尔佐格站错了政治立场,被捕入狱,

不幸感染了疟疾和血吸虫病。

在拍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时,

经费不足,为了吃早饭,

赫尔佐格甚至卖过自己的靴子和手表。

△赫尔佐格吃鞋

最传奇的一次要数赫尔佐格

为了激励新进的导演埃罗尔·莫里斯,

打下了一个赌:如果对方拍出一部电影,

他就吃掉自己的鞋子。

结果莫里斯真的拍出了一部纪录片《天堂之门》。

赫尔佐格并没有食言。

他在此片的首映式上面对上千名观众,

吃完了自己烹饪了5个小时的皮鞋。

赫尔佐格调侃自己说:

“我想我不应该再拍电影了,

我应该找家疯人院去住。”

两个“疯子”的相遇

他的电影离不开“疯狂”二字。

赫尔佐格影片中的主人公

大多是超现实的幻想者,

带着他自己的影子。

赫尔佐格说过:

“我常执迷于英雄的形象,

也就是超越自身的限制,

打破社会的桎梏,

凭借着梦想与努力,获取人类的尊严。”

而《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的主演

金斯基也是这么一位狂热的疯子。

金斯基是赫尔佐格少年时的邻居,

一位暴戾的怪叔叔,

尼采式的怪物。

他曾无缘无故地把自己关在浴室里两天两夜,

把马桶、水箱、玻璃通通砸烂。

而这件事成为了少年时期赫尔佐格的梦魇;

也会一丝不挂地在树林里游荡,

跑到树屋中悄无声息地呆上两三天;

或者会因为不满意衬衫没有熨好,

而对房东怒哄几个小时。

△赫尔佐格和金斯基

这种罕见的激情和攻击力

是赫尔佐格所追求的。

在电影的世界里,他们天生一对,

都是幻想家,如同小孩子一样执拗。

赫尔佐格找到了金斯基,

邀请他出演电影《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两个疯子相遇,

注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癫狂。

为了展现非凡的才华,

亢奋的金斯基将自己关在狭小的卧室里,

十小时不断疯狂地背诵演绎台词。

可却是狂呼着自己的演技是

“不朽的,是划时代的”金斯基

在《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拍摄的中途,

扬言要退出。

赫尔佐格急了,

威胁他说,如果要走就开枪杀死他。

这不是虚构,赫尔佐格电影的拍摄现场

就如同一个疯人院一般,

充满着疯狂的气息。

追逐梦想的过程远比梦想本身重要

《陆上行舟》是赫尔佐格

最为用心拍摄的一部作品。

它取材于某位橡胶大王真实的故事,

一位痴迷歌剧的空想家要

在南美洲的秘鲁小镇中建设一座宏大的剧院。

为了筹集资金,

他买下一处丛林开采橡胶,

而后续的销售需要一条大船来运输。

在拍摄中,最为疯狂的是,

摄制组真的将一艘巨船拉入了雨林山中。

△《陆上行舟》剧照

一只巨船穿越山脊,

这种超现实的意象被真实展现在镜头前。

虽然真实故事的结尾,

大船翻山越岭时脱离了绳索,

在河流中被撞得粉身碎骨,

计划也流产失败。

虽败犹如,就像赫尔佐格强调的,

追逐梦想的过程远比梦想本身重要。

赫尔佐格的人生就如他的电影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阅读—

⊕上海63路男女司机,居然以这种奇葩方式对上眼结了婚

⊕王唯铭:一个城市狩猎者的上海探寻

⊕魔都10家最文艺书店,里面随处可以拍大片!

⊕上海已经有十年没这么认真地下过雪了

⊕世间风情千万种,上海女人占一半

⊕64条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你去过几条?

长按,选择“识别图中”即可

「融书房」号

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

静候每一个有趣的灵魂。

本期配图: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不实之处或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融书房工作人员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根治白癜风的偏方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fz/153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