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发展 >> 12年苦读结硕果赴华留学生成中资企业
赛格在工作。新华社记者黄亚男摄
很早就听说中国水电喀麦隆首席代表是位喀麦隆人,名叫赛格。选择外国人当中资企业的驻外代表对于记者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很想认识一下赛格,并了解他是如何从一名在中国留学的喀麦隆学生变成一位中资企业驻喀麦隆首席代表的。
赛格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第一大学学习生物学。年,赛格获得了中国和喀麦隆政府合作奖学金到首都经贸大学学习经济学。年,赛格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在首都经贸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年,赛格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对外经贸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直到年毕业。
赛格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留学最困难的是过语言关,而与其他会英语的留学生不同的是,他需要过两种语言关,即英语和中文。赛格来自喀麦隆的滨海大区,去中国留学之前,他只会说法语,英语没有什么基础。他说,经济学的很多专业词汇是从英语转换过来的,他首先要知道一个词汇的英文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字典了解词本身的意思。
赛格年入学后先学一年中文,年被安排到经济专业本科班里学习。他说,在语言班时,因为都是外国学生,老师讲课时会放慢速度,而到本科班后,班里大部分都是中国学生,只有6名外国留学生,老师都是按正常速度上课,他常常听得一头雾水,只好下课找中国同学要笔记看。
赛格从上大学起就有一个理想,一定要拿一个博士学位,虽然到中国留学,他仍没有舍弃这个理想,因此他在学习上要比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赛格说,刚开始因为外国学生跟不上进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般都不会叫到外国学生,可大三时,有一次老师问两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叫他回答,他居然都答对了,这让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赛格在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读的是生物学,当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后来去中国留学读经济学后,他发现自己迷上了这个专业,他也是目前为止喀麦隆在中国留学生中惟一一位从经济学本科一直读到经济学博士毕业的。
赛格在打乒乓球。新华社记者李言摄
年,赛格在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基本结束,后两年他需要准备论文和实习。赛格说,那个时候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是回国发展,还是在中国发展,经过权衡,他希望能够到一家中国公司工作,而且这个公司最好在非洲有业务。
赛格年-年到中国水电实习,在此期间,中国水电拿到了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项目的承建权,年7月赛格毕业后,经过双向选择,他正式加入中国水电,并于当年11月被派到喀麦隆代表处工作。
曼维莱水电站项目是喀麦隆投资最大的在建项目,总投资6.37亿美元,大部分资金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商业贷款,项目年12月31日开始施工,工期54个月,预计年上半年完工,除中国施工外,项目还采用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曼维莱水电站将建4个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兆瓦,实现发电后将大大缓解喀麦隆的供电紧张局面。
年2月,赛格被提升为中国水电喀麦隆代表处首席代表,赛格除了感激公司对他的认可和信任外,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说,他必须比中国同事付出更多的努力,以证明作为外国人的他是有能力胜任首席代表这份工作的。
赛格在中国呆了12年,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现在又成为中资企业的国家代表,与中国十几年的交往使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成为一个中国通,他现在喜欢吃中餐,并会熟练使用筷子,业余时间喜欢打乒乓球,并喜欢听中国的古典音乐。
赛格在中国除了收获了事业,还收获了爱情,他在留学期间认识了同在中国留学的一位喀麦隆裔法国姑娘,两人年在法国举行了婚礼。
谈到未来的打算,赛格说,除了做好中国水电喀麦隆首席代表外,他希望自己成为中喀友谊的使者,为两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贡献力量。
(新华社记者黄亚男、李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