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发展 >> 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沈诗伟在环球时报
年8月21日,《环球时报》刊登我院特约研究员沈诗伟的文章《在争议动荡地区投资危机重重投资前上好必修课》。文章指出:对跨国企业来说,忽视“问题地图”背后的政策与法律风险,不仅在声誉和经济上将蒙受巨大损失,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文章提到了一些外国企业卷入当地纷争的案例,建议中国企业在目标国和地区开展经营前,应做好对涉及领土归属与边界划分、敏感领土标注等内容的“尽职调查”,熟悉国际法律法规对争议领土和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定,加强内部审查机制。原文如下:
日前,自然资源部完成了对29家世界强企业官方网站“问题地图”的核查整改工作。对跨国企业来说,忽视“问题地图”背后的政策与法律风险,不仅在声誉和经济上将蒙受巨大损失,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而如果企业投资行为卷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的“争议地图”背后的领土问题,或者参与和使用战乱地区开采的“冲突矿物”,则不仅将面临争议当事国之间复杂矛盾带来的风险,舆论的谴责,甚至还会面临更为棘手的国际法问题。
外国企业有前车之鉴在大西洋沿岸、摩洛哥以南的西撒哈拉的广袤荒漠地下,埋藏着储量巨大的磷酸盐矿。仅在西撒哈拉的布克拉地区,磷酸盐储量就高达17亿吨,因此西撒哈拉有着“磷酸盐科威特”的美誉。
西撒哈拉在地球上的位置
在一些地图上,西撒哈拉是地区而非国家。这是因为在这块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中的土地上,主张拥有主权的摩洛哥和当地独立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成立的“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已经打了数十年。近年来,一些卷入当地纷争的外国企业的经历可谓是前车之鉴。
年开始,一些欧美大型企业通过与摩洛哥合作,涉足西撒哈拉沿海油气区块勘探,引发当事方的激烈回应。导火索是摩洛哥将西撒哈拉两处海岸的石油勘探权分别授予美国和法国企业并签署开发协议。由于开发协议涉及西撒“主权”的海洋权益,涉事企业在签约后遭到多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谴责。
位于西撒哈拉争议地区阿尤恩的一座磷酸盐工厂
虽然西撒哈拉不是主权国家,但“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已经得到一些联合国会员国,特别是十余个非洲国家的外交承认或支持,是非盟成员。且作为联合国非自治领土,西撒哈拉享有联合国对在非自治领土开发利用资源的法律保障。
“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当局警告称,“不会保障参与勘探的外国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联合国法律事务办公室发表声明:“如果协议仅限勘探尚不违反法律,但如果不顾西撒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对该地区进一步进行探测和开发活动,便违反了国际法关于非自治领土矿产资源的相关原则”。
虽然美法企业此后与摩洛哥政府续签协议,但在年,法国道达尔公司以“商业原因”宣布退出西撒哈拉的油气勘探业务。同年,挪威物探公司TGS-NOPEC公司表示,在西撒哈拉问题政治解决前,不会参与西撒新的项目。年12月,欧洲法院取消欧洲与摩洛哥有关农产品和渔产品自由贸易的协定,主因是协议涉及西撒哈拉的主权问题。
除西撒哈拉以外,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获得国际社会承认的地区,如脱离索马里实质独立的“索马里兰”,脱离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单方面脱离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外国投资前往这些地区不仅面临政治纷争和国际法风险,国际金融、保险和贸易机构也会因为缺乏国际法保障而难以参与。
欧美立法明确矿物来源数字经济的崛起要求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而高科技精密产品非常依赖金、钨、钽、锡等稀有贵重金属。在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日益多元化和高度分散化的背景下,一旦某些环节流入“冲突矿物”,不仅会给企业发展特别是海外布局带来法律风险,还会被冲突矿物的非道德采购卷入负面舆论漩涡,进而可能发生抵制行为,波及公司声誉和股价,甚至招致严厉制裁。
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依据《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第条的规定,颁布最终冲突矿物规则,要求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每年报告原产于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或毗邻国家存在的冲突矿物,如锡、钨、钽和金等情况。因为原产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周边国家的矿产,很有可能为这些国家持续的武装冲突提供财力支持。
当美国加强法制管理时,欧洲议会在年3月通过《欧盟冲突矿产条例》,以确保欧盟产业使用的矿产来源可靠,不会因贸易而助长叛乱、冲突和恐怖活动。该规则要求进口锡、钽、钨和黄金的进口商承诺尽职调查责任。条例要求自年1月1日起,管控要覆盖以上四种产品95%的进口量。对于钨、锡、钽和金的欧盟境内进口商、冶炼厂和精炼厂,当年进口量超过设定阈值时将实施强制性的尽职调查。法规将适用于任意国家向欧盟出口的矿产,包括原材料和金属。
鉴于“冲突矿物”问题在电子和其他产业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fz/2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