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明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ID:hyglssh)
将一本在秋天里出版的书,放在春天里阅读或许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体验;一串华为90后的故事,任由一个没有梦想的老头儿来品味,也绝对谈不上为了重温旧梦……
田涛先生新著《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我的大学同学、华为公司资深顾问田涛先生是这本书的主编。本书是《华为系列故事》(丛书)中的一本。
我从他快递的几本个人著述中之所以首先选取了这本阅读,一是觉得“系列故事”可能更具有阅读性,二是也希冀年轻人的故事能够改变普通人对于华为及其产品的刻板认识。
倘若还能够以此减弱一些我的老气横秋,那就更属奢侈的收获了。
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起
本书收录了19位华为90后在各自工作岗位的不同经历,这些故事多少有些励志的味道,但编者何以将书名定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呢?
这则成语出自《荀子?劝学》篇,荀子以此来比喻人倘若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便会得以健康成长。
毫无疑问,若单从励志的角度看,《劝学》中的另一个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情达意可能更为贴切一些,但编者没有这样选择,编者自有编者的道理。
华为WLAN开发部博士团队在阅读《序言》时,我留意到主编田涛叙述的一个细节。十年前,他和华为的几位高管共进午餐时,话题中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大量80后员工的存在,华为的这一套文化对他们还有效吗、他们会不会成为华为奋斗者文化未来的颠覆者?
因话题沉重,事关华为未来,田涛便和其中的一位高管来到任正非的办公室陈述看法,孰料话只说了一半,便被任正非打断:“杞人忧天,80后就不吃饭了……”
华为刚果销售部与客户合影
很明显,任正非对此并不担忧。那么,任正非的底气到底在哪儿?
书中的一个90后是这样介绍自己在华为成长的:
年浙江大学双硕士,毕业时收到九份Offer(录取通知),跨度从国家事业单位到金融机构再到民营企业,当然也包括华为。他最终的选择是受了师兄的影响,因为在华为的成长不需要论资排队。华为面试人当时也告诉他:华为起薪虽不算最高,但只要你够努力,发展速度一定很快。入职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五年的小目标:收入翻五倍,在云计算虚拟网络某一领域成为技术专家,并能够负责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可能你跟我一样,这会儿只关心结果,那么就让他用事实告诉你吧——“五年过去,收入目标早已实现,我还带着一个多人的团队,做着一份未来5—10年都大有可为的工作……”你或许认为这只是个特例,我接受反驳,但我还想用数据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事实:
年华为员工人均年薪69.5万元,公司薪金福利总支出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与华为20万员工完全吻合。(数据来源网络,并非取自华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fz/2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