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发展 >> 临阵磨枪高考地理选择题综合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选择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仔细审题、认真筛选、果断判定,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解答选择题的技巧。
技巧一 水到渠成——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或较抽象的读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显示出来,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答题中正确画出辅助思考的图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一)图形转换法
将较抽象或不常见的图像转换为直观的或常见的形式。
例1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千米。读图回答1~2题。
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66°N,°E
B.67°N,°E
C.66°N,°E
D.67°N,°E
随着图形的不断翻新,考生经常是无从入手,甚至被引入歧途。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二)辅助线法
添加辅助线,增强图像的直观性。
例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就相同海拔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米B.南坡米
C.北坡米D.北坡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B.秦岭
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
在解答地理试题时,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使问题直观明了,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等,解答时根据图形所给信息思考其分布特点或影响因素,进而画辅助线使隐含信息得以显现。
(三)自绘图法
根据题干条件,绘出有关图形。
例3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无图考图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解答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尝试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比较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双选)
A.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B.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C.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D.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
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
4.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时B.5时
C.15时D.20时
5.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技巧二 去伪存真——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利用选项错误或题干与选项逻辑不相符,将错误答案排除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尽可能多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概率。排除法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高体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应用情况:
(一)选项本身存在知识性错误
存在这种情况时,该选项即被排除。
例1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2.比较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时,第一步就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是考查什么知识点,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排除时更有针对性。
(二)选项之间相同或相异
可以根据选项的异、同把选项分为两类,增加正确率。
例2右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回答1~2题。
1.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双选)
A.热量丰富B.光照充足
C.地势平坦D.水源丰富
2.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B.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对选项分类时,一是根据题目要求,从合适的角度进行分类;二是要注意与题干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寻找出错误的选项,以缩小选择范围;三是对剩下的选项要注意从选项本身的逻辑性、与题干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选择的准确性。
(三)选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不相符
当存在逻辑错误的时候,予以排除。
例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回答1~2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解题时要仔细审题,一是要审查选项命题是否正确;二是要注意命题的设问方式,看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三是要审查选项所反映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四是要重视关键语句,找准突破口。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回答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3.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左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据图判断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上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技巧三 求同存异——比较法
比较类的试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现象或区域作为命题对象,经过比较回答出各地理事物、现象或区域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深度、广度和准确度,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考查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解答对策: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的现象、区域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其次要根据试题的比较要求比较内容,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对比、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例1《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不同区域的突出特征以及显著差异,根据设问的比较内容,结合图文材料中所给的信息做出分析判断。
例2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年的多亿澳元,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据此回答3~4题。
3.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
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
4.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双选)
A.空间位置邻近
B.航空运输发达
C.经济水平相当
D.经济互补性强
运用比较法时,关键是要根据比较项目,主要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象进行比较分析。如“比较不同国家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比较不同工业基地或农业基地在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发展方向上的异同”等。要充分发挥平时所学内容,运用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为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提供帮助。
下图是新疆和重庆年GDP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图。读图回答1~3题。
1.两图所代表地区以及判断理由是
A.甲为新疆,农业比重较小
B.乙为新疆,第二产业比重大
C.甲为重庆,人均GDP较高
D.乙为重庆,第三产业比重大
2.重庆和新疆都是中国天然气的
输出区,天然气的开采和输出,对两地共同的有利影响是
A.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促进两地相关轻工业发展
C.提高两地农业产业化水平
D.导致酸雨和土壤肥力下降
3.承接沿海企业向本地区转移是新疆和重庆面临的共同任务,对此两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发展工业开发区,培育产业集群
B.加大港口机场建设,吸引外资进入
C.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问题
D.发展医疗教育,提高民众身体素质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千米),其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公路大于铁路,铁路大于水运)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15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交通运输耗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南方小于北方
B.东部小于西部
C.沿海大于内陆
D.平原大于高原
5.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平均海拔高
C.水运比重小
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技巧四 优胜汰劣——优选法
适合运用优选法的选择题的各选项都不同程度地与题干有联系,不同于一般的正误关系,因此,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个选项,解题时要通过对比,分析其“质”“量”与题干的相符度,从而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试题要求对每个选项都读明白,比较鉴别,优胜劣汰,在众多的答案中寻找最佳的答案。优选法的运用,最为关键的便是比较鉴别,只有经过比较,才能判断真假优劣,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一)明确考查内容,择优选取
例1右图示意某跨国公司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B.人才
C.市场D.资金
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候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接近或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对于这类试题,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
(二)排除干扰选项,择优选取
例2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一般选择题各选项间应有一定区分度,但如果遇到各选项的表述非常接近时,就应对相近的答案进行重点突破分析,从中找到表述更精确、与题意更吻合的答案。
下图反映年某地四种农产品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随运输距离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从运输成本考虑,最适合远销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是
A.①B.②
C.③D.④
2.以产品①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区位选择中宜优先接近
A.原料B.市场
C.技术D.能源
3.产品③的运输成本达50%时产业的盈利接近0,产品③的市场半径通常不超过
A.kmB.km
C.kmD.km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浙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5.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B.②
C.③D.④
技巧五 追根溯源——逆推法
逆向思维包含多种形式,常见的形式有:逆用知识、逆向推理、反证法等。突破思维障碍的关键是结合题目给定的信息,逆向思考,合情推理,最终找到解题思路。执果索因,使思维顺序逆向,选择出这一结果或结论的原因或条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思维方法在做计算型选择题时,将选项结果直接代入验证即可,应用十分广泛。同时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找好切入点,弄清“因”和“果”;
第二,复查。将选好的答案带入题干中反复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被忽略。
分析原因叙述是否错误。
例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回答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个正确的原理与结论,再推测造成试题中已知结果的原因有哪些,之后运用已知原理或结论,去对推测出来的各种原因进行筛选和判断,找出符合条件的原因,最后利用这个原因来推测验证已知结果。
例2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对造成某种地理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从自然原因进行推测时,要注意分析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地表条件、地表组成物质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从人为原因方面进行推测时,要注意从当地的人口、交通、产业活动形式及其构成、人地关系等方面来考虑,注意综合分析。
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联结起来,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
1.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
A.迎风面空气堆积
B.迎风面气流下沉
C.迎风面降水多
D.迎风面气温高
2.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据此回答3~4题。
3.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4.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5.下图为~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据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综合题答题
在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强调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综合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中,综合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fz/2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