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跋扈,向死而生
清溪轻语
已经很久没有一本书这样打动我了。
有个声音对我说,一定要为它写点儿什么。
梁子说:“每个人都有圆梦的愿望,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就是到非洲看看。”
从冒出这个念头到踏上非洲的土地,她只用了短短几个月。而且,这“一看”,就看了整整十年。
梁子说:“我们无法掌控命运,还好,我们能掌控自己的腿。什么时候迈开这一步,完全由你说了算。绝对不等明天,今天,就是今天!”
她的这本书,叫做《非洲十年》
说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
孕育了辉煌文明的尼罗河,神秘庄重的金字塔,浑身涂得五彩斑爛敲打着非洲鼓跳起热情舞蹈的男男女女……
还是贫穷、饥饿、战争、种族歧视和爱滋病……
或者你还会联想到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电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走出非洲》:
天空永远是碧蓝而透明,浓烈的阳光毫不吝惜地穿过危机四伏的森林,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优雅的瞪羚在发足狂奔……
当然,还有富家千金与农场主的生死之恋。
但在梁子的书里你看不到这些。
没有尼罗河、没有金字塔,也没有一堆为旅游者准备的精彩节目。
因为她要寻找的,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非洲,是一个真实的黑非洲。
梁子不是一个旅行者,也不是一个悠游自在的旁观者。
她每到一个非洲村落,都与那里的女人同吃同住,同欢笑共苦痛。
她与这些健康爽利的非洲女人们在一起,争吵、猜疑、互助、体谅……
她们之间,产生了跨越年龄、跨越种族、跨越价值观的姐妹情谊。
她是在用一个女人的眼光,看另一片土地上生活的女人。她与她们聊天,就像闺蜜关起门来说话,常常是说不完的八卦。
六十五岁的“马滚蛋你”,生了13个孩子,最终只留下了3个。泪水无法换回她失去的亲人的生命,只有她自己知道,心中淌了多少血。然而,她沉静地说:“我知道自己在这个家的分量,如果没有我,这个家的天就塌下来了。”
在落后的环境里,哈莉玛的孩子被接生护士用剪刀夺去了生命,却只能默默承受。
得了艾滋病的老师泰必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临死前对这个世界又坦然又依恋。她说:“可我真的很想活,哪怕是让我成为只能坐着的废人,有生命、阳光和新鲜空气多好呀。”
在丛林里利索地制作着棕榈油以补贴家用的萨娜。用自己的手和脚还有舞蹈,勤勤恳恳地换取微薄的收入。
胖胖的阿米,可以一口气骂人二十分钟,不带标点不带停顿。
身材修长,面孔漂亮的阿法尔女子艾莎,为了维护儿子,打起架来不输男人。
慈祥温和的女大酋长,连属于自己的住房都没有,却对国家前景充满期待。
放弃奥地利的优越生活,与丈夫一起定居刚果金的里尤路夫人,在家里被敌军洗劫一空之后,仍然笑对生活。
梁子说,这是一群“跋扈命运中向死而生的非洲女性”,“纵使世事艰辛,仍然笑对希望。”
非洲女性的确活得太卑微,她们大多没有发言权,没有选择权,没有反抗权,没有放弃权,只有接受、承受和忍受。
父亲看中的男人就是她们的丈夫。婚后她们只能呆在屋子里,连续生了两个孩子后才被允许出门。接下来就是伺候老的、小的、男的、女的……
但是,贫瘠之中她们没有抱怨,命运不公她们却努力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如果举办一个世界笑容选美大赛,非洲女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吧。
她们笑着出生,笑着长大,笑着死去。
那种肆无忌惮毫无矫饰的笑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她们的快乐就像荆棘丛中最鲜艳的玫瑰,永远热烈夺目。
这不是我们坐在装修精致的咖啡馆里,坐在海边的夕阳下,坐在阳台舒适的摇椅中,闲闲地或认真地读上几本书,就能获取的生命力量。
只是,不管多么坚强的女人,她们也会疼痛。
有一个香港来的年轻女孩子也很让我感动。
她二十多岁,名字叫陈慧中,一直跟随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南苏丹为当地居民服务。
梁子说:“面对这个体重不足50公斤、体态嬴弱的女医生,我几乎是追赶着,才能跟上她的脚步。眼前一个接一个危重病人,令她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
陈慧中医生说:“生命的逝去,令我感到无助,我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不知道。我只知道,面对这些病人,我必须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哀叹和哭泣只能使我的心情更糟糕……”
善良与真诚,心胸与见识,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子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丽。
我扪心自问,无论在她这个年纪还是年过不惑的今天,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
是怎样的一份热爱,让梁子,一个普通的女子十年间八次孤身进入非洲?
在莱索托,她一进入村庄,就被诸多男人“爱”上了。在那里,男人“爱”你,就是不由分说要和你睡觉;
在塞拉里昂,她给神一样的,酒量超好的女大酋长拍着照,唠着家常;
在喀麦隆,她与尸体同车,跟坟墓住在同一个院子里;
在布隆迪,婚礼上她竟被邀请吸“大粪”……
在一个没田没地,没水没电的村子。梁子给孩子们送上一种带手电的哨子作为礼物,却被几个大男人抢走了。他们欢快地吹着口哨,本来空荡荡的村子突然冒出许多人,踏着富有节奏的哨音跳起了非洲舞……
非洲人喜欢跳舞,捕鱼前跳个舞,制陶前跳个舞,婚礼上跳个舞,葬礼上也要跳个舞……
他们的快乐是踏在脚上,然后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非洲大地确实处处贫瘠,但人们生活的村落时时充满笑声与歌声。
他们会为一点小事快乐很久。
他们要求很少却十分感恩。
他们努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生活。
他们让我知道了在地球的另一块土地上,还有人这样艰难却快乐的生活着,还有这样一群内心阳光的人们在用心歌唱,在热烈地憧憬着明天和未来。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个地球的小小过客。我们出生在哪片土地,并不能选择。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比非洲人拥有更多的现代物质文明。
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在享受财富带来的生活品质的同时,是否也正被它们掠夺走了生命中一些简单而温情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地遵守着的那些所谓“潜规则”,是否也使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张力,活得僵硬、麻木而没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