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简介 >> 浙企丝路故事四中地海外水务润泽中非友
润泽中非友谊,谱写丝路之魂
非洲大陆水资源匮乏,每年因水资源危机导致数万人死亡,上亿人生活贫苦。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一直以来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解决本国饮用水问题,他们用渴望和期待的眼神远眺东方。
年,在大西洋东岸的尼日利亚,一群水务工作者带着一批专业工程设备辗转至此,完成中国政府援助尼日利亚的打井供水工程任务——这就是中地海外水务公司非洲之路开始的地方。此后近三十年间,这群水务工作者踏遍了尼日利亚、埃塞尔比亚、喀麦隆、吉布提、塞内加尔等十多个非洲国家,先后成功实施大小近百个工程项目,合同金额超过30亿美元。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地海外水务公司根植于非洲发展水务民生工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公司立足专业优势,专注在水资源上做文章,打井供水、污水处理,雨水处理,海水淡化等等,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用一个又一个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的水务工程建设,给非洲这片干涸、炙热的土地带去了优质、清洁的水资源,践行着中国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决心与意志。
1
精专水务
非洲老MASTER的奋战决心
吉布提地处东非之角,是非洲最干旱的国家之一,缺水的局面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这片被水危机笼罩的大陆上带来了希望。年3月,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跨境供水项目启动施工,该项目是在“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下,首个由中国、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三国政府共同推进的互联互通水务项目,战略意义非常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惠及75万居民,覆盖吉布提85%的人口。
吉布提跨境供水项目Kulen泵站
这座承载了三国政府和人民殷殷期盼的非洲最大单体供水项目一开局就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困难——水从哪里来?
根据业主可研报告获取的水源根本不符合饮用水标准,这让业主和公司大为烦恼。在对当地水源信息不清楚,现场无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中地海外水务人充分发挥了不畏艰难的精神,在埃塞俄比亚境内50平方公里内展开地毯式搜索,在历时6个多月的艰辛跋涉后确定了水量和水质都符合要求的新水源,最终项目得以顺利开工,但更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还在等待着他们。
吉布提跨境供水项目施工现场
在茫茫戈壁铺就一条跨越多个国家,多座城市,全长公里的水管线路谈何容易,坚硬的岩石和铺天盖地的沙尘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挡在水务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难题。
开山凿石,爆破深挖,项目总石方达10万方,有些地段劈山深度甚至达14米。不仅如此,长线供水的诸多技术瓶颈也亟待解决。由于埃塞尔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重力落差达米,长距离输水系统全线工作压力超过1.5兆帕,国内尚无同等规模的成功案例可借鉴。
项目组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与技术难点、自然环境、项目成本、安装工期等作斗争,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长线输水难题,还在沿线各供水站点建立监控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实时监控整个项目的实施与运作。项目创新的重力流和自控技术的应用填补了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空白,并成功走在了国际前列。
吉布提跨境供水项目施工现场
“我们是非洲老master,如果我们都搞不定,谁还能搞的定”,这是常挂在施工安装队长老谷嘴边的一句话,说这话的他脸上充满了对中国企业和中国技术的自信,以及在非洲奋战多年的淡定与决心。
2
水润民心
“中国人民是我们真正的好朋友”
丽塔﹒奥科耶是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家庭主妇,她所居住的小镇供水系统五年前就坏了,当地居民只得花钱买水吃。“我们每年要花费三万六千奈拉(大约多美元),从送水的水贩那里买水,打井自用的都是那些有钱人”。如今,面对连续几个月的旱季,奥科耶没有了往年的焦虑与无奈,因为现在的她每天都能高高兴兴的从家门口附近的水龙头免费取水了。
尼日利亚当地村民打井取水
这是中地海外水务公司为尼日利亚的小镇带来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为小镇连接了米的水管,打了5口机井,修建了5个太阳能蓄水池,29个水龙头取水池。这些自来水系统均采用太阳能发电,自动抽水,对于这座严重缺水缺电的小镇来说,真是惠及民生的大喜事。
去年雨季以来,尼日利亚多地普降暴雨,地处河流区域的居民受灾严重,多处道路和大量居民房屋被毁。水灾面前,公司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实施就近救援,紧急向灾区运送了大米、方便面、食用油、面粉、蔗糖、瓶装矿泉水等救援物资。通过在灾难面前的实际行动巩固和深化着中非传统友谊。
当地村民高兴的饮用自来水
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有一所由公司全资捐助的标准化中学正在举行移交仪式。前来参加仪式的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文化参赞游翼说,“近年来,中国和埃塞两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中国公司在埃塞不仅参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同时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相信中地海外捐赠的这所标准化中学一定能够推动当地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这所标准化中学投入使用后,将解决周边地区孩子们上中学难的问题,提格雷州政府还曾对中国公司的这一善举公开表示感谢。
公司本地员工
中地海外水务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视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非“命运共同体”打造的具体表现。中地海外水务是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外经企业。项目执行好了,民生改善了,企业也一同茁壮成长,中地海外水务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回馈当地,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抗洪救灾,捐资助学,多年累计投入超过两千万元,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良好的口碑和赞誉。非洲人民口口相传“中国人民是我们真正的好朋友”,一句发自内心的赞誉,总是萦绕耳畔,鼓舞人心。
3
源远流长
凝聚丝路精神续写发展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借“一带一路”东风,中地海外水务公司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成为集咨询、设计、施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水务方案服务商。
喀麦隆杜阿拉水厂全貌
在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的同时,始终将丝路精神根植于企业发展理念。为此,中地海外水务在与非洲人民共建的每一个项目中,都采用中国乃至世界水务领域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着力打造精品优质工程;共建每一个项目过程中,都大力推行属地化路线,培养大批项目所在国专业人才,充分考虑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共建每一个项目过程中,都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共建每一个项目过程中,都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宗教、信仰、人文,平等对待当地员工,充分融入当地环境,亲如一家,和谐相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年,中地海外水务公司顺势而为,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公司将立足于自身业务优势,始终站在非洲政府和人民的需求角度上,为他们提供水务综合解决方案,勇于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用丝路精神续写发展篇章,不断将中国标准、中国建造,带到非洲,带向世界。
作者:杜丰山上官少锤万益寿
文章来源:《浙江国际工程》第十一期
更多专题
浙建集团“走出去”五十载成功实践
浙江交工的初心、匠心与雄心
华东院践行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浙江国际工程》第十一期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