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交通 >> 北大开讲世界汉语,ldquo孔夫子的
编者按
十几年前,世界上的“汉语热”方兴未艾,一首嘻哈风格的《中国话》也适逢其时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
歌中这样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这般图景在当时仍为一种期待,而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在个国家设立所孔子学院和所孔子课堂,学员超过万,带动67个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孔夫子的话”确实大步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了。
会议现场
汉语走向世界意味着对国际汉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孔子学院需要有效的汉语教学理念作为支撑,以提供更为科学完善的汉语教学体系。
在此背景下,年11月8日上午,第十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暨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开幕,各国汉语教学与研究专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聚会燕园,开展为期两天的主题论坛。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会见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是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的全球范围规模最大的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学术会议,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是首次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汉语教学传播规律的交流会谈。
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与发展”为主题,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人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汉语世界走向与趋势。
大会现场
----------01????开幕式年11月8日上午9时,研讨会正式开幕,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主持。
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学会会长许嘉璐先生,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教授,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马箭飞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致辞摘编
许嘉璐:人类各个群体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彼此相对隔绝、继而普遍对抗之后,进入21世纪以来,步履虽然缓慢,但却坚实地进入不同文化间对话的阶段,孔子学院的诞生反映了世界对沟通的需求。
世界汉语教学是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之桥、心灵相通之桥,这座桥梁越来越宽、越来越牢。
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它正在化为一条无形而永恒的大道,一条交流、对话、协商、合作、发展之道。其方向或者目标,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许嘉璐致辞
郝平:汉语的推广极大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认知和友好合作,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助力之一。
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为全世界汉语教学和研究者、汉语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交流和互动平台,对汉语教学、研究和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对此高度赞赏,同期举办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国际汉语教学交流与合作,面向未来进行创新,探索出一条更贴合实际的教学与科研之路。
郝平致辞
马箭飞:孔子学院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化语言教育网络,也是全球最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平台,孔子学院秉承相互尊重、增进理解、适应需求、特色发展的价值理念,且初心不变。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为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提供了有效的汉语教学理念,这些都成为孔子学院学术创新发展实践的动力与支持。
期望孔子学院总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努力,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蓬勃发展。
马箭飞致辞
此外,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大会特邀的汉语教学与研究专家、学者,汉语学习者代表和大会入选论文作者也共同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02????主题报告开幕式结束之后,会议进入主题报告环节。
上午共有四名报告人,分别是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白乐桑,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顾安达,喀麦隆高等教育部官员、新汉学计划、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杜迪,以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
报告摘编
白乐桑:“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作为远距型语言”“为什么要学习汉语”是各国汉语学习者们被经常问及的问题,白乐桑根据自己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对法国汉语学习者们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内在动机”:一是成就动机与挑战性动机,二是发现性倾向,三是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倾向,四是跨文化的敏感力。
此外,白乐桑提到了远距型语言的学习动机与旅行心理的交汇。
白乐桑作报告
顾安达:“关于欧洲汉语学习者的一些思考”以欧洲汉语学习者的视角为出发点,顾安达从语言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年龄阶段、学习目标等方面出发,讨论了欧洲汉语推广面临的挑战。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经验,顾安达认为汉语教学应做如下方面的改善:要更准确区分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改善教学编排方式、加强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研究,并加大中国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信息输出。
最后,顾安达呼吁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同事和欧洲同事更紧密地合作,鼓励更多的、不同年龄段的欧洲人学习和掌握中国知识与汉语技能。
顾安达作报告
杜迪:“我与喀麦隆汉语教学本土化”杜迪从自己多年来学习汉语、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切入,分享了非洲汉语推广的当下成就和未来发展前景。
杜迪曾参与喀麦隆本土师资培养、汉语课程大纲的修改工作,对促进汉语教材的本土化有着实际经验和深切感受。
他认为当前国际汉语教育的趋势,是在师资培养、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领域逐渐实现在推广国的本土化。
杜迪发表演讲
赵杨:“汉语教学的传统、未来与新时代”赵杨回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历史与成绩,梳理了一代代学者们的理论开拓与实践积累。
赵杨提出,新时代汉语教学要具有的三个特点:一、继承过去六十多年形成的优秀传统和理念,走适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特点的发展之路;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汉语的传播力,提高教学效能;三、汉语教学要贯彻全人教育,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最后,赵杨谈到,汉语教学事业无疑是新时代的朝阳事业,而北京大学将在这一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作出贡献。
赵杨作报告
03????分专题与分论坛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主题为“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与发展”。
第十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分为八个专题,在跨学科新理论视角、汉语评估标准、汉语教师本土化建设、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汉字教学中的文化要素、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新技术新媒体新思维的探索与应用等研究领域展开专题研讨。
研讨形式为论文作者发言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小组召集人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担任。
八个分会场、29个时段,共有位学者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分会场
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共设有四个分论坛。会议采用特邀代表发言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研讨形式。所有代表发言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
分论坛现场
政府与国际组织论坛政府与国际组织分论坛上,驻华大使馆代表及学术交流中心代表等齐聚一堂,从政府政策、教育体制、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友谊发展等层面,阐述了各国汉语教学事业的宏观布局与成就,强调了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应发挥的协调与推进作用。
新西兰使馆教育参赞白若兰(AdeleBryant)女士谈到,在新西兰第二外语中学习中,汉语是最抢手的一门;希望中国政府多提供中文老师,因为学习汉语的人数一直在增加。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HanneloreBossmann女士谈到,在德国的学生学习汉语,不只是为了沟通,更是要了解中国文化;因为要学习汉字,在德国有必要增加学习汉语的学时。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贺蓉歌(BrookeHartigan)女士作了“澳大利亚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的主题分享。
她提到,从年到年,澳大利亚的汉语学习者从两万已经增至近八万人,不仅有1/3的澳大利亚大学已拥有孔子学院,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澳大利亚也鼓励与中国开展双方交流,包括在汉语教学和两国中小学教育体制方面的交流。
贺蓉歌分享
沙特阿拉伯驻华使馆文化处行政助理专员阿卜杜瓦哈比?达马克(AbdulwahabKDammak)先生表示,沙特阿拉伯大学外语系学习汉语的学生一直在增加,也设立了汉语考试中心,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继续对沙特阿拉伯的中文教育提供帮助。
语言传播机构论坛语言传播机构分论坛上,汉语言传播与推广领域的杰出工作者们针对各自的工作领域展开了方法与经验交流,为孔子学院和其他汉语言传播机构的未来建设出谋划策。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卡佳(SorokinaEkaterina)介绍了本土化汉语教材建设和汉语师资培训情况。
卡佳分享
北京法语联盟中方校长包月红(LanaBao)作了“文明互鉴、合作共赢”的主题发言,对法语联盟的办学理念、运营方式、教学模式、文化活动、内部管理等方面做了介绍。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的林百学、任燕飞、蒲清三位老师分享了北大汉推办年年度工作报告,并从孔子学院的管理、语言和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论坛
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论坛上,各国汉语教育专家根据本国汉语教学推广的实际经验与体会,对汉学教学事业的核心价值、工作方法、前沿拓展等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伊斯坦布尔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撒勒塔史·阿尤布教授介绍了汉语教育在土耳其的发展,他希望与中国的大学有更多的合作。
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潘碧华博士结合自己学习和教授汉语的经历,阐释了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学与文化传承,汉语学习让马来西亚华人保留了民族的根本和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在报告中区分了语法知识教学与语法事实教学,强调了课堂语法教学的深化与拓展的重要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潘先军教授综述了汉字与国际汉字教学的发展和主要成果,认为汉字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汉字的顺序和特点。
北京语言大学江新教授分享了关于汉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的思考,包括从跨学科的理论的视角来看待和探索汉语教学的问题,以及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决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朱勇博士回顾了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情况,对比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流程说明了国际汉语案例教学流程,还谈了案例库建设及相关反思。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王仁忠教授结合加拿大的汉语教学史实,阐述了对国际汉语教学进行宏观上的、历史上的和哲学上的思考的必要性。
王仁忠分享
汉语学习者论坛汉语学习者分论坛上,七位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分享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经历和体会。留学生们在汉语学习和推广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令人钦佩。
分论坛现场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日本留学生茂野瑠美表示,通过学习汉语不仅开阔了视野,连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清华大学的印度留学生李儒首先简单介绍了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史,并讲述了他学习汉语的心路历程,提到通过学习中文使他在生活中更加自律和刻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埃及留学生刘天乐介绍了埃及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孔子学院活动是促使他坚持学习汉语的一个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罗马尼亚留学生张露以汉语学习为例,谈了外语学习中态度或者动机、环境和方法的重要性。
张露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留学生娜塔丽雅结合自己学习和教授汉语的经历,谈了汉俄语言文化的一些差异。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埃及留学生叶海亚讲述了他利用汉语进行翻译和写作的经历。
通过将莫言、余华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翻译成阿语,他为中国文学打开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又一扇大门;此外,叶海亚坚持练习汉语写作,所作散文荣获文学奖项。
----------9日下午,大会顺利闭幕。闭幕式上,许嘉璐、郝平、马箭飞、古川裕、白乐桑为20位论文作者颁发了“第五届创新论文奖”。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本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暨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通过专家学者、政府与国际组织代表、语言传播机构代表和汉语学习者之间的充分交流,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共同为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和推广献策献力,为推动中国与世界更深入的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
往期精彩回顾
震撼首发,明星阵容
为什么要来北大?答案就在这里!
从北大毕业了,然后呢……
值得看!大美五年就在北大!
力量!北大图书馆的个瞬间
供稿: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图片来源: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文字:黄善美、马遥、朱丹
排版:筱羽
责编:园中葵
北京大学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夏天怎么办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jt/1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