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
面积7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人口1055万(2005年)。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民族语言。其中30%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中国与赞比亚于1964年10月29日建交,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对赞部分出口中国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2005年,中赞贸易总额超过3亿美元,同比增长35.1%。赞比亚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达9亿多吨,是世界第四大产铜国,被誉为“铜矿之国”。除铜外,还有钴、铅、镉、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其中,钴作为铜的伴生矿物,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9%。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5%。赞比亚计划启动货币改革。采矿业、农业和旅游业是赞比亚经济的三大支柱。采矿业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以及铜、钴的冶炼。铜在赞比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国家外汇收入的80%都来自铜出口。
尼日利亚
面积92万多平方公里。尼位于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西同贝宁接壤,北与尼日尔交界,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人口1.5亿。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占50%,基督教占40%,其他占10%。
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亚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在经贸、油气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2005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2009年中国与尼日利亚贸易额达到65亿美元。2006年10月30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交通部签署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项目自签约实施以来,中土公司基本完成了项目勘测初步设计,并做了大量全面的施工前期筹备工作。由于尼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项目于2008年9月暂停。2009年10月26日,中土公司与尼交通部签署尼铁现代化项目分段实施阿布贾至卡杜纳段补充协议,标志着尼方以分段形式重启搁置一年多的铁路现代化项目。2008年3月,在尼日利亚东南部阿南布拉州的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合作成立了尼日利亚第一所孔子学院。2009年10月16日,尼日利亚第二所孔子学院在拉各斯大学正式揭牌。
尼日利亚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之一。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36亿桶,日产原油200万桶左右,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独立初期是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崛起,并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石油工业的产值占到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尼外汇收入的95%和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0%都来源于石油工业。近几年,尼石油年出口额均超过100亿美元。尼日利亚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也很丰富。尼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尼煤炭储量约27.5亿吨,是西非唯一的产煤国。
阿尔及利亚
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东邻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面积238.17万平方公里。人口3380万,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穆斯林占人口的99.9%,全部属逊尼派。中阿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自1958年12月20日建交以来,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高层往来频繁,各领域合作取得进展。阿前总统沙德利、泽鲁阿勒曾先后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曾于1963年和1965年两次访问阿尔及利亚。为了纪念周总理的访问,阿政府还把首都阿尔及尔的一条大街改名为“北京大街”。
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二位,仅次于南非。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是阿国民经济的支柱,多年来其产值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出口占国家出口总额的97%以上。近年来,阿政府一方面加快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方面扩大经济开放,经济稳步增长。2007年,阿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阿尔及利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石油探明储量15.4亿吨,居世界第15位;天然气储量4.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7位。其他矿藏主要有铁、铅、锌、铀、铜、金、磷酸盐等。阿森林总面积为367万公顷,其中软木林46万公顷,软木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毛里塔尼亚
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其中60%以上为沙漠和半沙漠,属热带沙漠性气候。毛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与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接壤,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667公里。人口约320万(2008年),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为通用语言。约9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中国与毛里塔尼亚1965年7月19日建交,两国双边贸易额2007年达7.0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
毛里塔尼亚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毛里塔尼亚多数人口依靠农业和畜牧业为生。铁矿业和渔业是毛里塔尼亚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油气产业是新兴产业。外援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986年毛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储量估计达107亿吨。其它资源储量:铜矿2200万吨,石膏约40亿吨,磷酸盐1.4亿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预计储量丰富,2001年,毛在其西部发现大型油田,2006年2月正式成为石油生产国。森林总面积47440公顷。交通不发达。只有一条长717公里的铁路,主要承担铁矿砂运输。
埃及
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7950万,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中国和埃及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2000多年前就有了友好的交往。1956年5月30日,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2006年11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11年中埃双边贸易额为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埃及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2亿桶,天然气76万亿立方英尺,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2003年,埃及首次在地中海深海发现了原油,在西部沙漠发现迄今最大的天然气田,并开通了通往约旦的第一条天然气管道。
加蓬
面积26.77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跨越赤道,西濒大西洋。东、南与刚果(布)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接壤。加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被誉为非洲的“绿金之国”。人口约140万。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等。1974年4月20日,加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蓬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石油、锰、铀和木材是加蓬经济的四大支柱。近年来,加蓬政府通过整顿财政、加快私有化进程、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和积极争取外援等措施振兴经济。2007年加蓬国内生产总值为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采掘业为加蓬主要经济部门,工矿业从业人数约占就业人口的13.4%,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除石油冶炼和木材加工外,加蓬制造业薄弱,农业发展缓慢,全国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几内亚
面积约24.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接科特迪瓦,南界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352公里。人口964万(2006年)。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同中国建交。几内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第一个同我建交的国家。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铝矾土储量估计为4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已探明储量70亿吨。铁矿石储量为70亿吨。钻石储量为2500至3000万克拉。此外还有黄金、铜、铀、钴、铅、锌等。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沿海渔业资源也较丰富。东南部有大片原始森林,盛产红木、黑檀木等贵重木材。
冈比亚
面积1038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48公里。人口150万(2005年),官方语言为英语。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冈比亚为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资源贫乏。已探明有钛、锆、金红石混生矿(储量约万吨)和高岭土(50多万吨)。
北京茗悦国际旅行社专业办理欧洲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非洲各国签证如:莫桑比克、南非、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安哥拉等诸多国家,非洲特价机票等,提供免费接机送机服务。
茗悦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