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Ringmybell,

发布时间:2021/6/13 13:50:38   点击数:

你,有没有什么让你很不爽、很难接受的事情,

召唤和推动了你的行动?

一位失去双腿的MIT教授,

HughHerr,

带领团队为自己、为别人做了很多假肢,

帮助人们找回自己的生活……

看完这个TED,确实我是震撼的,非常。

写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人的思维不是线性的,无数思绪经常涌在一起——怎么梳理?并且人的思维不是只有理性或只有感性的,当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怎么整理怎么梳理怎么写,是个痛苦。不过,当越是这种情况,同时胸口或脑海里就是有一股涌动——就是想要写点什么的时候,这也是书写的意义了,一种出口,一种跟自己对话,一种理一理的出口。

作为理工男,表达从来不是我的强项,不管口头还是书面,小时候作文本被老师撕掉过。对文学、语文、语言,好像总觉得是两个世界的事,也因为那点叛逆,对中外的文学作品、大家小家名家非名家一直不感冒,但是,我们也都知道,那些人的思想、言论、文字一直是社会思想的风向标、标杆、或者旗帜,我无法欣赏,却也无法不认同。也一直知道,理工科、技术流等这种人群,不管是人的特点、还是所作的事情,都是不容易、不擅长、不能够说给大众听的事,枯燥,冷僻,干涩。

但是我们也知道,TED,Technical,Entertainment,Design,排第一个的就是技术流。很多前沿科技、冷僻的科技、小众的研究,都在TED的魔手之下,一下子在台上台前一次次让人——WoW,技术和科技其实可以是那样迷人,和让人震撼。这点来说,TED对世界的贡献,在我眼里,是非常伟大的,把那些技术流变成一种“艺术”、“艺术品”,用那样18分钟的方式向人呈现。

这个视频,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再一次让很多人震惊,包括我。

其实不就是假肢相关的技术么,何以如此?最近一年多,我们在折腾阅读类TED,自然少不了研究TED的技术,一如《TED演讲的秘密》和《像TED一样演讲》,那些TED本身的“技术”好像总结起来是那么轻松(作者当然是经过海量的分析研究),比如后面那本书总结的九条里第五条里好像是“让人惊掉下巴的环节”,好像很简单,让人容易联想到类似魔术秀、脱口秀那种,那种演出来、设计出来的,但当刚才看这个视频被怔在那里的时候,才感受到,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环节”未必是设计出来的,是因为登台的人——那些人——原本身上就有那些让人掉下巴的事和特征存在,他们或出类拔萃,或潜心某领域到了极致又极致。这个视频里,就是其中之一。

在他说到那些可以活动的“假肢”怎么和身体结合起来的时候,也就是无机组织和有机组织结合起来的时候,那几分钟满脑子我都在想象着那种不可能,如同我们去商场买鞋子时总会被售货员提醒我们早上晚上的脚的尺码是有所出入的,如同我们都知道会变胖会变瘦——我们的身体是会持续变化的,我想,你那种结合在一起——并不是真正长在一起,那怎么可能嘛。但当那个测他的腿的结合初的各种形状、受力后的状态的机械装置的那么多探头一次次工作的画面出现,那些模拟的曲面模型出现,当事人用极其平常却极其镇定自信(没有半点担忧担心成分)开始解释的时候,我瞬间出现两种思潮,一种是我相信和被震撼了他们在做的事,一种是瞬间脑补了我和他的差距,当我这种人一直想着不可能的时候,那种人脑袋里只是想着怎么做出来,不是能不能做出来。那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让人听的非常舒坦。当然,在他眼神里全然都是那种坚定的些许光。(一如那种什么《十一分钟》里男主在女主眼里看到的一种光。)

当我看第二遍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也才发现其实TED的开场的语言设计其实都很有深度,第一遍看的时候很容易忽视了其中的深度和意义,前天我看詹姆士喀麦隆的视频时是这样,今天看这个《仿生学》TED视频也是这样。作为理工男,看着他在台上走来走去,镜头对他足部的特写——那样自然如人自己的肉脚——很神奇。

这次这个讲者和詹姆斯喀麦隆略不一样,不像那么久经沙场(拍了无数电影)的喀麦隆可以那么从容平凡不露表情,当他说到自己残缺的身体——但是他认为真正残缺的是技术的时候,感觉到了他语速的变化和他好像是涌在胸口的一股力量,也是重新一遍再一遍看了他的开头一分钟,才更加发现,他的口气其实已经赋予他对设计、对科技的很多情感。我不知道他之前是否就从事技术,但至少从这个视频开始,从他讲到他的身体事故开始,他好像有一种爆发的力量,认为这次残缺催生了他和其他人们要去改善(这个词还太弱)科技(以让人们的身体不再残缺)的行动,不是念想,是行动。此处异常有力,好想他满胸都是那种改变世界的欲望和让之得以发生的行动的信念。

或者,还是只是我想多了。

当我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些,他背后的视频放到他的假肢让他可以去爬极端场景(他以前爬山)比如冰层,那个画面是非常冲击的。他眼里的那些特色设计的假肢让他爬冰更容易(技术上和疲劳程度上),我也瞬间想到的是这样也让你减少了感知能力——不像真实的人脚那样,不过,好像在这样的天才技术人员面前,好像我还需要继续了解下去先。

坦言,在他秀出那些曲面的立体仿真模型分析数据和图像的时候,我是不那么相信的,因为人体和假肢接触的地方,有机体、无机体天然的差异,人能舒服么?一直生长变化的有机体能和不生长的无机体配合完美多久?但是在我们面前行动自如(后面甚至还在台上小跑起来自如如常人)的活生生的他自己的状态,好像超越一切解释。

还没容我置疑,看到正常人穿戴他们设计的体外骨骼(来缓冲和保护体内骨骼)的时候,那一刻,我又震惊了。那个《极乐空间》里马特戴蒙的增强装甲像极了这种体外骨骼,难道,好莱坞的那些科幻片其实真的一个个成为了那种现实?我看《极乐空间》电影时其实是不相信这种增强装甲的,结果在这个TED的实际技术研究的成果面前,瞬间——不得不信。那个人跑过去的几秒视频简直给人一种科技在飞的感觉。

之前TED有一个知名女模(用假肢)的故事,那是个励志故事,不过在这次这个技术控面前,好像技术和人文完全是两种味道。当再看到一个人穿着他的仿生假肢跑上山的几秒视频的时候,比起那个女模的假肢,好像,这是两个世纪的事。

我开始以为他的仿生肢是和人的骨肉相连(所以我觉得很不现实),结果原来不是,不过是传统假肢的安装方式,但是多了很多传感器——去感知断肢处的细节动作——再把这细节动作感知传递给假肢的下面各关节予以相应的动作,完全一个机器人一样。我也瞬间怀疑,你的传感器那得多灵敏,并且承受人体重量的结合处得多容易错位而影响那些传感器的工作可靠度?

好像,我的担忧和他根本不是活在一个世界。

我还没来的及多想,一个女性残疾人用他的仿生假肢开始走路——并且感叹神奇的好像自己原来的腿一样——的时候,瞬间,我闪回了,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家人,我那因为重症丧失行走能力的父亲,在倒下后,后来竟然能神奇的活下来并开始尝试站立和尝试开始走路的场景。父亲不是残疾,无法用他的假肢,但是一样的是——重获行走能力的意义。

对,重获行走的能力。

当这个技术控说到全球有多少人承受着因技术而导致的残疾,承受着多方面的痛苦和生活水平的低下,并且生理水平的基本水平应该是人权的一部分——此处越是重听、越感受得到他内心的力量,他们要做的就是要用技术去让身体残缺残疾的人不生活残缺和残疾。放慢语速、言语更加有力的这个人,很难让人不感染。

还没反应过来,另一个故事登场,那个波士顿爆炸事件多去一个舞蹈姑娘的腿,于是乎,他们去开始研究舞蹈的动态和对肢体的体现和要求!!!——给跪了。

在行动派的技术控面前,和喀麦隆一样,一个用想象力创造现实,一个是用信念和“想”来创造现实,“想”去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就去解决什么问题。

3.5秒,懦弱的爆炸制造者夺去了她跳舞的权利,他们用天让她回到来舞台。两个数字,征服了我等观众,瞬间让人感觉实在那些感人的好莱坞大片里,但这次是真实的技术控。

然而震撼并不是这么一点点,竟然下一秒,就是那个姑娘的真实登场(用他的话说是她袭击后第一次公众舞台表演),看着那神奇的舞步(两分钟这个故事刚被介绍到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两腿都用假肢反而容易平衡,姑娘是一条腿用假肢,能平衡吗?这技术得多难?)我刚才的疑问已经灰飞烟灭。

然后我也是音乐动物,瞬间就被那个《RingMyBell》的音乐拿下,看着连舞蹈都能复苏的仿生假肢,对这哥们做的事,已经无法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了。我看的TED视频不多,这个是头一次看到有其他人陪同讲者一起谢幕的场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讲者把那么宝贵的18分钟(现实生活中演练用18分钟说自己多年的积累时才发现18分钟是多少有多少的不够!)里的几分钟贡献给一段舞蹈那是多脑残和多大的自信,但是我看完舞蹈(可能也就是一两分钟)后,也当然才意识到,这音乐和肢体的舞动是多少超越言语的力量,他讲那么多都不如这个舞蹈能力的恢复之后舞姿的美来的打动人心,和姑娘眼角的泪滴。

我找不到词语和语句来形容看完这个视频的感受。

然后我就开始用QQ音乐搜到那首舞蹈的音乐(EnriqueIglesias-RingMyBell)开始单曲循环,我想象前天花了三个小时写完詹姆士喀麦隆那个TED视频听后所感一样写今天的,但可惜晚上有画书会活动而需要起身,此时,多不舍得。

然后晚上再画书会活动中开小差写完此文时是边重看TED视频边重写,此时思维和情绪是很混乱的,我无法安静地只写所感,只想沉浸在他的演讲中来胡乱言语。这种欲罢不能,就是那些人的力量吧,远不止是IdeasworthSpreading,更有一种力量,那些超越言语的力量。

我很想把我父亲走路的一个小视频塞在这篇文里,手机里找到小视频,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弄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ly/221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