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燃爆中国女排霸气10连胜,卫冕世界冠军

发布时间:2021/7/6 17:24:14   点击数:

文章授权转载自:艺非凡

ID:efifan

北京时间9月28日下午2点

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女排

中国女排以3:0“拿下”塞尔维亚

取得10连胜,成功卫冕世界冠军

成绩一出

鼓舞振奋了无数球迷

瞬间刷屏全网

人们激动相拥

举国欢庆

这是献给祖国最好的70周年礼物

自开赛以来

中国女排力压韩国

完胜喀麦隆,险胜俄罗斯

击败日本,战胜巴西,赢美国

9月14日,3-0战胜韩国队

9月15日,3-0战胜喀麦隆队

9月16日,3-0战胜俄罗斯队

9月18日,3-0战胜多米尼加队

9月19日,3-0完胜东道主日本女排

9月22日,中国女排3-2逆转巴西女排

9月23日,中国女排以3比0战胜美国女排

9月24日,中国女排3-0轻取肯尼亚女排

9月27日,中国女排3-1横扫荷兰女排

9月28日,中国女排3:0击败塞尔维亚女排

一路过关斩将

势如破竹

终于拿下世界冠军

无不彰显着强国大国的霸气风姿

主教练郎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升国旗,奏国歌!

短短六个字,

铿锵有力,言简意赅,

点燃了国人的骄傲和信心。

话题#郎平这六个字火了#瞬间登上热搜,

阅读2.5亿,讨论3.1万,

还登上了那晚的《新闻联播》。

网友刷屏盛赞:

“哪里有女排,哪里有郎平,

哪里就有中国国歌和国旗”。

“有铁榔头在,我就放心了。”

“有一种坚持叫郎平,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郎平的六字宣言,

是她的底气,

是她的自信,

更是女排百折不挠的精神。

而这份坚定,

全都来自于实力。

年郎平出生于天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她家的经济条件很差,母亲只能用小米粥为她补充营养,导致郎平的身体十分虚弱。

因为父亲是个体育迷,小时候一有机会,父亲就带着郎平到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受父亲的影响,郎平从小就喜欢体育,其中最喜欢的便是排球。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六年级的郎平已经长到1.69米,个头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在人群中非常突出,也因此被选中去体校测试,经过层层的测试和选拔,她终于榜上有名。

但是练习排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禁受住体质的考验,更要接受意志的折磨。

随着训练难度不断加大,运动量不断加重,很多当初和她一起入选的同学都心生退意,并劝她也别再“自讨苦吃”。

枯燥、乏味地训练,

也曾让郎平心生动摇,

但是她始终不愿意半途而废,

硬是咬着牙坚持。

所有人都选择返程而归,

唯有她孤身一人逆流而上,

而且比别人加倍努力。

参加训练的时候,

她完全没有一般女生的娇气,

敢于摔打拼杀,

常常弄的一身泥土浑身是伤,

练习接球时,

双臂常常被打得又红又肿,

练习传球时,

常常被球砸到头砸到脸,

流鼻血都是家常便饭。

因为每天长时间的奔跑跳跃,她脚上的鞋几乎一个月穿破一双,同学们常常开玩笑说:“郎平,你的球鞋又露脚趾头了。”

正是在这种“自讨苦吃”的执着下,在这种不畏难不怕苦的超强意志力下,她逐渐脱颖而出,进入了她日思夜想的北京队。

年,18岁的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联赛时崭露头角,被教练袁伟民看中选入国家队,如鱼得水的郎平技术越来越娴熟,很快便被委以重任。

年,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最后一站将要对战当时世界顶级强队之一,有着“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担任中国队主攻手的郎平,连续重扣得分击败日本,中国首次登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举国沸腾。

1米84的郎平,

当年是中国女排第一高度,

她身体素质好,

弹跳力强,扣杀威力大,

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

让她被誉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

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

被人称为“铁榔头”。

首次夺冠后,

她作为中国女排核心队员,

和其他队员愈战愈勇,

一路厮杀,再下一城。

年,秘鲁女排世锦赛,

战胜东道主队伍获得冠军;

年,洛杉矶奥运会,

完胜美国队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

年,中巴大战,

斩获世界杯冠军;

年在困难重重中8战8胜,

成就了“五连冠”传奇。

当熟悉的国歌在异国他乡响起5次,那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席卷着每个人的细胞,爱国热潮不断放大,一时间,中国女排火遍大街小巷。

6年五连冠的背后,

承载着姑娘们

千万次地练习发球,

无数次的练习拦网,

身上的大小伤,

就是她们荣誉的功勋。

郎平到底有多拼?

前一天肌肉拉伤,

第二天有比赛依然照打不误,

轻伤不下火线,

用一条半腿照旧拿下对方。

赛季打到一半,

右膝关节严重受伤,

又崴了脚,不得不动手术,

医生关照必须休息一个月。

还没等伤好利索,

她就吞下朋友带来的止疼片,

坚持上场。

她在自传中写到:

“有一阵,软骨碎了,

小碎片就在关节里跑,

又卡在了骨缝里,疼啊,

刺激骨膜出水,四周都是积液。

比赛前,先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

打完比赛再抽,没办法,

多痛苦、多麻烦,我也得坚持。”

她们塑造的顽强战斗、

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

极大的鼓舞了各行各业,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郎平也成为很多人的精神领袖,

被奉为“民族英雄”。

在那个没有网络投票的年代,

无数年轻人从报纸上剪下选票,

把郎平选为中国十佳运动员。

球迷对她的狂热程度,

完全不输现在的流量明星,

那是属于郎平的时代。

但是,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是短暂的。

年,26岁的郎平宣布退役。之后,她去美国求学。

很多人以为她是怕退役后被国家“亏待”,却不知道她正是因为国家和球迷对她太好,她才想走出去看看。

她的想法很简单,

出去一两年,

学学语言、开开眼界,

因为当时女排的影响力太大,

即使她已经退役了,

但她的一举一动依然受到万众瞩目。

去个超市被路人围住要签名,

看个电影被认出后闹得沸沸扬扬。

如果一个人时常待在荣誉之巅,

就会忘记身处平地时真实的自己。

她想走出舒适区,接触真实的世界,一切清零。

她说:“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当卸下一身荣誉光环,来到异国他乡,从一个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到街头人人不识的普通人,加上语言不通,孤立无援,生活落差之大远超她的想象。

当时摆在她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她很穷,学费很贵。为了能免费读书,她去大学排球队做助教。

郎平说:“说是做助教,其实就是在哄着一些水平很差的队员。一开始我心里很难接受:我是世界冠军队队员,跑到这儿来哄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位置整个是颠倒。但我不得不说服自己:不想颠倒,回中国去,你来美国,就是找颠倒来的。”

为了赚取生活费,

一个夏天,她给十个夏令营做教练,

教孩子们打排球,

从早忙到晚,

常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每天中午的午饭,她都舍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为了省钱,她自己做三明治带饭。

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她可以吃一个星期。以至于吃到后来,一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一次郎平回国,当其他女排老队员都已经成为处长,主任级别的时候,郎平却依然还是一个穷学生。

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有时候成功会来的慢一些,我们要等等它。

边工作边学英语,

最终郎平以分的托福成绩,

通过了语言关。

又经过严格的考试,

成为新墨西哥大学

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毕业后,为了维持正常生活,更为了证明中国运动员的价值,她四处找工作,终于意大利有一个女排俱乐部聘请她担任球队的主教练。

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郎平帮助俱乐部球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年薪甚至达到了20W美元。

她在职业教练的道路上,

走得越来越顺遂的时候,

大洋另一边的中国女排,

却深陷低谷之中,

不仅丢掉了亚洲冠军,

世锦赛也落到了第八,

光环丢失,成绩一落千丈。

这时,国内球迷想起了郎平,呼吁她回国执教的呼声此起彼伏,高居不下。

国家领导正式向郎平发出邀请,郎平毫不犹豫放弃了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不顾丈夫劝阻,毅然回到祖国,执教国家队。

年2月,35岁的郎平回国,临危受命,当她抵达首都机场时,各界媒体蜂拥而至,举国上下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ly/225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