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旅游 >> 恐龙鱼全品种科普介绍一
恐龙鱼,指的是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科(Polypteridae)下面的所有物种,包括Erpetoichthys和Polypterus两个属,而这些物种全部都有以下的一些共同特征:
一、虽然它们被划分到辐鳍鱼类(就是大多数现代鱼类所在的类群)中,但是它们的胸鳍都具有肉质基叶,其中还包裹有短小的骨骼,有点类似于肺鱼之类的“肉鳍鱼”,在湿润的陆地上会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二、它们的背部都有棘刺状的背鳍,从六个到十几个不等,每一条背鳍都被锋利的刺状鳍骨支撑着。随意上手抓的话,可能会被刺伤哦。
图:恐龙鱼全身骨骼(摘自Thebichirhandbook)可以清楚地看到带骨柄的鱼鳍,以及棘刺状的背鳍骨
三、它们的幼体都有粉红色的外鳃,这一点类似于两栖动物,但是成年后会褪掉,无法保留。
(也有40厘米以上外鳃不褪的个体案例,但是很少见)
图:带有外鳃的幼体虎纹恐龙(短身),图片来源于日本big-in网站。
四、它们的鱼鳔具有类似于“肺”的功能,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所以在饲养恐龙鱼的时候,你经常可以看见它像一条升腾的龙一般,快速地游上水面吸气,这也是恐龙鱼最具魅力的瞬间之一。它们的头顶有一对呼吸孔,平时被鳃盖保护着,上水面吸气的时候会快速打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PS:有资料因为恐龙鱼可以呼吸空气,而把它分为“迷鳃鱼类”是错误的,它们呼吸空气的器官并不相同。
以下将对多鳍鱼科的所有鱼类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一、Erpetoichthys(芦鳗属)
这个属下只有一种鱼,就是Erpetoichthyscalabaricus,也就是俗称的草绳恐龙,这种鱼的特点是身材修长,整个形状像一条小蛇,体色大多数是棕绿色或者棕黄色,胸鳍的肉柄上面有一块明显的黑色斑块,背鳍为9-11个。
(游动的时候会很快地拍打胸鳍,像拍着两个小小的翅膀,身体一扭一扭,非常萌。)
图片:草绳恐龙
关于草绳的体长,旧一些的资料给出过90厘米的离谱数据(来自年的记载)。不过年的新论文已经将其推翻,新论文记载了28个草绳恐龙标本,最大的全长仅35.5厘米。而我们日常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草绳,也就是20—30厘米不等的体型。极限长度的话,大概可能在40-50厘米这个区间吧(相当于人类中姚明以上的存在,大多数个体达不到)
图:新论文记载的草绳长度问题,90厘米已经被否决:
草绳恐龙的分布地点,主要在西非的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家,(没错,它和喀麦隆恐龙在分布地上有重合,产喀麦隆恐龙的crossriver也有草绳出没)栖息在芦苇茂盛,流动比较缓慢的淡水或半咸水区域,吃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它可以吞下的鱼类(需要很小的个体,视觉效果比草绳头部窄,25厘米的草绳大概可以吃个三五厘米的小泥鳅这样)
图:草绳分布地点(星号为模式标本发现地,三角形为疑似分布地,后面的图也都一样不再重复说明)
图四、野外草绳恐龙鱼的生活环境随拍,可以看到河岸边非常茂盛的植被。推测水下也应该是植物繁茂、水草丛生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草绳细圆筒形的身材有很大的灵活性优势,也会有丰富的昆虫作为它们的主食(草绳也吃鱼,但是只能吃很小的鱼)。
饲养的时候,草绳是可以使用草缸的(毕竟野外就生活在植被繁茂的环境中)。如果不种草,也请给它们合适的躲避物。它们刚入缸时胆子很小,但是适应环境之后,就会变得比较活跃。
(划重点)保持好你的水质!草绳比较脆弱,不像其他恐龙那样皮实!
饲养的食物可以考虑红虫、丰年虾(野外可能经常食用无脊椎动物)、能吞进的小鱼、剪碎的虾肉等,熟悉了以后可以进食饲料。
二、Polypterus(多鳍鱼属)
这个属被大致划分为王类(扁头种)和非王类(圆头种)两个类群。从目前的恐龙市场来看,王类恐龙(扁头种)以其霸气的头型、粗壮庞大的身姿和变化多样的纹路为特色,相对来说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而非王类就要冷门很多(除了无所不在的金恐龙),相对来说认识上的错误和疏漏也比较多,本文将逐一仔细梳理:
所有Polypterus属的鱼类,都可以用能够吞下的小鱼饲喂,冻泥鳅是不错的选择(活的有钻肠和细菌感染风险),草金和虾肉也可以吃。熟悉环境后也可以接受肉食鱼专属的沉底饲料。
注意:缸要加盖(防跳),尽量不要和清道夫、飞凤等容易吸恐龙的鱼类混养,否则可能因为体表黏膜被吸被破坏,引发细菌感染。
第一部分:王类恐龙(扁头种)
1、恩氏多鳍鱼Polypterusendlicheri,市面称为虎纹恐龙王。
最经典,永不过时的恐龙鱼,身体粗壮硕大,在相等长度下的虎纹(以及黄金)一般要比鳄鱼、安氏、PBB更加粗壮,正面看起来更宽。
下巴一般比较突出,经常长于上颚,形成“地包天”的感觉,拥有发达暴力下巴的虎纹恐龙王,看起来会非常霸气,在选择品相时是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身体两侧具有粗黑色的竖条纹(“虎纹”一词的由来),一般为4-6条,极少数个体可能会出现三纹甚至七纹。
背鳍数量一般是11-13个,少数个体会出现14背鳍。
(挑选品相时可以用上述数据作为一些参考,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个体,此外两侧是否对称纹,是否断纹,也是重要的考虑依据)
虎纹恐龙王的体型,40-55厘米为常规体型,大多数人养久以后都可以到达这个区间(长速快慢、实际封顶大小有个体差异)。60厘米以上属于“巨大”,70以上属于“真—超绝激珍巨根”。目前进口过的,确定可以达到70以上的虎纹,只有个位数(膜拜下上海某人把人工虎纹养到了70,全国第一)
野生的虎纹恐龙王,产地分布如图。可以看到除了西非以外,中非,东非的尼罗河流域都有分布。
不同产地的虎纹,由于地域的隔离和水文环境的区别,会出现一些差异,等下会详细说明。
市面上进口的野生虎纹,主要是非洲西部那一带的虎纹,基本都来自于三个国家:
红圈:几内亚(含邻国科特迪瓦),商家称为几内亚虎纹。
绿圈:加纳(含邻国贝宁,商家称为加纳虎纹。
黄圈:尼日利亚(含乍得湖,台湾称为奈及利亚),商家称为尼日利亚虎纹。
打蓝色问号的是尼罗河流域,这部分产地的虎纹,国内没有进口过,活体的模样成谜。
市面上还有人工繁殖的虎纹,但人工虎纹没有产地前缀。(商家标注产地前缀的,就是野生)
以下将仔细讲讲各个产地之间的外形差别:
产地之一:几内亚虎纹(帝金锁、达波拉,米洛等河流/地区产的全部属于这个范畴,不需要区分)
市面上最多,最经典的产地。特点是头型非常长而扁平,下巴突出,非常霸气。这一系列的虎纹是三个产地中,个人感觉整体头型最优秀的,基本上随便拿一头出来脑袋都可圈可点,但是纹路上很容易出现断纹,十头里可能会断掉六七头,也算是种特色。
(个人认为几内亚头型足够优秀的话,可以忽略一些纹路的缺憾,不要看见断纹就不选)
图一:几内亚虎纹修长扁平的头型,配合地包天的下巴非常霸气(可以和人工的青蛙头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
图二:几内亚虎纹比较“标准化”的纹路,整体带有一点向后倾斜的趋势。看多了的话,只看纹路形状就大致可以分辨出几内亚虎纹(图片来自咸鱼卖家)
图三图四:几内亚虎纹可能出现的断纹(图三)和空心纹(图四)注意这两个是几内亚虎纹中十分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不要死脑筋地按照“缺憾”来理解,断纹和空心纹恰到好处的话,可以形成非常美观的闪电形状图案,还是有观赏价值的。
图五图六图七:日本鱼店两头63厘米的巨大几内亚虎纹个体(五六为一头,七八为一头)
图八图九,尼日尔河上游,几内亚虎纹恐龙的原产地环境。
可以看到植被远没有草绳那地方繁茂,水比较浅,推测水底是砂石居多。(浑浊多沙的环境利于虎纹这种伏击捕食者的隐藏)
图十、被捕捞上来的几内亚虎纹恐龙王(看见断纹和空心纹了吗?哈哈)
产地之二:加纳虎纹(就是老玩家说的“瓦勒塔虎纹”,瓦勒塔是加纳境内volta河或者volta水库的音译)
这一地区的虎纹经常被玩家称为“绿虎”,原因是有一部分个体在长成后,斑纹的颜色会泛出绿色,使得一头虎纹咋一眼看上去像是鳄鱼或者虎鳄,非常别致。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加纳个体都会向绿色方面发展,很多加纳虎纹的颜色只是跟几内亚有一定的深浅差别而已。
如果说几内亚虎纹是一头黄底、黑纹的恐龙,那么加纳虎纹的黄底要偏暗一些,偏灰一些,而黑色的纹路通常要浅一点,没有那么纯黑,有点灰黑的感觉(部分个体可以直接变绿,或者墨绿)
加纳虎纹的头纹,黑色覆盖率很高,通常会有“脑袋很糊”的感觉。
加纳虎纹的纹路通常比几内亚虎纹的粗,而且没有那么明显向后倾斜的趋势,有时候会出现“多纹”(六七纹或者更多),“大方块纹”(大面积的方形纹路)之类的变化。
加纳虎纹的头型,大部分没有几内亚那么扁长,小个体养大容易养废,变成人工虎纹脑袋一样的感觉。
加纳的鳃盖上,神秘的“7”字出现概率比别的虎纹高,这个专业玩家可以自己观察观察。
图一图二,图片来自咸鱼,一头特征不太明显的加纳虎纹,和几内亚虎纹躺在了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加纳虎纹的黄底色要偏灰一点,黑纹路要粗一点(但是颜色浅一点)。头纹的覆盖率很高,黑色部分比例远高于几内亚,有点“脑袋很糊”的感觉。
而这个个体的头型,显然也是没有几内亚虎纹那样扁长的,小个体养大容易养废,变成人工虎纹脑袋一样的感觉。
加纳的鳃盖上,神秘的“7”字出现概率比别的虎纹高,这个专业玩家可以自己观察观察。
图一图二,图片来自咸鱼,一头特征不太明显的加纳虎纹,和几内亚虎纹躺在了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加纳虎纹的黄底色要偏灰一点,黑纹路要粗一点(但是颜色浅一点)。头纹的覆盖率很高,黑色部分比例远高于几内亚,有点“脑袋很糊”的感觉。
图三图四,国内玩家“华鸡马”的小加纳,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纹粗,向后倾斜的趋势不明显,部分纹路接近方块的形状(有更方的,手机删记录找不到了)
头纹覆盖率高,头型没有几内亚那么扁长
(颜色有点灯光因素影响,第二张其实没有那么黄的)
在人工饲养下,头型走形的加纳.......悲剧,已经跟市面上销售的人工繁殖虎纹差不多了。
这几头加纳的纹路其实都挺漂亮,但是头型就有点硬伤了。
当然加纳也并不是所有个体的脑袋都会这样废柴的,也可以有这样又扁又长又翘的霸气脑袋
但是加纳脑袋的废品率,的确是三产地虎纹里最高的.......这个也真的没办法。
以上是普通加纳的表现,接着看一波加纳地区特有的“绿虎”(纹路泛绿的加纳个体)
产地之三:尼日利亚虎纹(也可以叫做“奈及利亚虎纹”,同一个意思)
这一地区的虎纹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玩家相对不是很熟悉,进口也比较少。
整体来说,这一地区的虎纹,黑色的纹路比较细,但是更加墨黑(颜色最浓),断纹的概率很低(和几内亚区别明显,几虎经常断纹,奈虎则断纹的个体很少),纹路经常连到肚子(几虎和加纳的纹路经常没包到肚子就在侧面结束了)
图一至五,尼日虎纹路:细纹不断包到肚,是常见的特征(别抬杠特殊个体)
纹路的倾斜程度也跟几内亚虎纹有细微区别。
有不少个体纹路比较直上直下,不怎么倾斜(甚至纹路有类似黄金的个体),但是也有些倾斜程度很大的(如图三图四)
甚至像图五那样,出来一个大开叉。
注意:尼日利亚虎纹,和几内亚虎纹,有一些个体的表现非常相似,并不能保证%区分成功,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凭经验,看感觉。不过如果把两群虎纹放在一起,看群体普遍表现的话,还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出来。
尼日虎的脑袋,一般要比几内亚虎纹短一点,没有那么扁长,显得厚重敦实一点
产地四:尼罗河流域
国内没有这个流域的野生虎纹恐龙卖,所以只能上标本照片了。这个区域的虎纹,具体形貌不详,不过按照标本的记录,体型很可怕。
图一、世界上第一头虎纹恐龙标本,就采集自尼罗河流域的苏丹,这个标本在没有尾巴的情况下,体长达到了吓人的68.4厘米(那个SL就是去掉尾巴的全长),有经验的朋友可以估摸一下,把尾巴加上去,这个个体有多大?
圈子里上70的,已经是凤毛麟角的超级巨虎,那些70的传说巨虎像图中这样剪去尾巴,有几个敢保证自己上68?
但是这一头虎纹,按照体型排,甚至到不了尼罗河流域虎纹标本的前五。
图二、论文的虎纹标本体型数据(片断)
仅仅一小页,就有四个标本的SL(去尾巴全长)超过上面这头虎纹。四个75以上的巨虎,什么概念?
标本里最大的去尾78厘米,全长至少在86厘米以上.......
可惜,国内没有这个产地的虎纹,就别想太多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吧。
关于人工虎纹和野生的区别,请详见本人另一篇帖子《常见的恐龙鱼品种图鉴》
虎纹篇结束。
后序:网络键盘手阅后即焚即可少BBLL多读点书你行你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