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我的中国故事莱索托李帅想在重庆继续学习,

发布时间:2021/12/6 15:39:44   点击数:

“好像回到了上学时候的场景。”一排排没有抽屉的课桌排在屋子中央,前面是大大的黑板——看到重庆师范大学校史馆里的老教室,李帅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课的情景。每当看到这些模拟师生教学的展厅时,李帅都认真仔细地观察,因为在李帅心里一直有一个师生梦,并想把这个让他从小向往之地的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

5月16日开始,由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具体实施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重庆)进入对口研修阶段。李帅和其他3位青年汉学家一起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研修中国历史文化,并和导师们一起交流各自的研究课题。

独自一人来中国“拜师学艺”

“今天下午一直在和我的导师讨论。”下午的圆桌学术讨论之后,李帅与自己的导师在办公室里继续讨论交流,李帅不仅有自己导师的指导,也从其他学员的导师收获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再一次来中国当学生,李帅仿佛回到了22年前独自一人到中国学习的时光。

小时候的李帅对国外知之甚少,只能通过电影、书籍、记录片等资料来了解,偶然的机会李帅了解到了东方文化并且十分的感兴趣,于是李帅脑子里诞生一个想法,“去国外深造和探索远东,目的地无关紧要。”

年李帅决定到中国留学时,身边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不是美国或英国?”李帅一点都不诧异身边这些反对的声音,因为当时中国并不是十分发达,但是这些现实条件并没有让李帅改变这个决定,因为他深深被中国文化所吸引,迫切地想到中国来“探索”。他紧紧抓住到中国学习的机会,这也让李帅与中国留下了一份割舍不断的缘分。

正是在中国,李帅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他结交了很多朋友,从安哥拉到阿根廷,从德国到加蓬,从加拿大到喀麦隆。而李帅最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则是一位名叫李帅的中国人,他们俨然成为了兄弟一般,并且为了纪念这份珍贵的友谊,李帅也给自己起了一样的中文名字。就这样,李帅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坚持下来的中国学习之旅

“Youarethebest。”毕业时李帅的中国同学说的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就算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李帅对当时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年至年这4年里,从专攻中文到到主修经济学,他的其他外国同学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完成学业,而李帅成了班上唯一一个毕业的外国人。

最初一个汉字都不会说的李帅,在中国生活是困难的。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李帅在中国的礼节方面闹过不少笑话,不懂“委婉的拒绝”就是“客气”,不理解各种习俗……这种“误会”,让李帅想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文化。

能够顺利毕业,李帅觉得非常不容易。刚刚开始学习经济学时,李帅觉得有点云里雾里,“非常难,都想放弃了。”但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坚持了下来,并且一年比一年学得轻松。本科毕业后,李帅决定继续工商管理硕士的深造。

回国后,为了不忘记这门自己深爱着的语言,李帅课外兼职做了一名普通话教师。许多学生也在他的支持下,选择到中国来学习。

希望架起一座学习汉语的桥梁

此次的重庆之旅,让李帅很惊喜。李帅去过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哈尔滨看过冰雕,在青岛参加过啤酒节,也去过上海、广州……却唯独没有来过重庆。而李帅在来重庆几天之后,甚至已经决定把重庆作为继续求学的城市。

此次李帅的研究主题是关于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就在去年,李帅在自己国家成立了一个孔子课堂。虽然刚刚成立,但莱索托学习中文的人很多,一年有接近人。“虽然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很好,但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

李帅觉得这并不是老师或学生故意“找麻烦”,而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有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李帅试图解决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去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

位于非洲南端的莱索托距离中国超过一万公里,李帅每次来中国都要转两次飞机,路上至少花费一天的时间。但李帅一年总要来中国几次。李帅说,他有一个更远的想法,希望能够鼓励和启发更多的人学习汉语。

TheEnd

采写:晏娇娇胡静(重艺记者团)

编辑:林思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ly/2388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