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濒危动物喀麦隆冠蕉鹃

发布时间:2020/8/17 22:01:45   点击数:
喀麦隆冠蕉鹃(学名:Tauracobannermani):体长40-45厘米,体重-克。有独特的红色羽冠和色彩缤纷的羽毛,脸颊灰色苍白,胸部和颈金黄色,上体深绿色。腹部,臀部呈黑色,上体至尾部紫蓝色,有金属光泽。鸟喙黄色,带有深红色的嘴峰和裸露的鼻孔。是树栖鸟类,占据在山地森林的冠层和中间层,并且可以在退化的次生林中生存。生存的垂直高度为海拔-米。饮食以水果为主,主要是罗汉松和无花果的果实和浆果。这种鸟有一个响亮而独特的呼叫,可以远在1公里外的距离听到。仅分布于非洲喀麦隆西部。喀麦隆冠蕉鹃体长40-45厘米,体重-克。有独特的红色羽冠和色彩缤纷的羽毛,脸颊灰色苍白,胸部和颈金黄色,上体深绿色。腹部,臀部呈黑色,带有绿色浸染,而上体至尾部紫蓝色,有金属光泽。在飞行中,明亮的深红色翼羽清晰可见,并增加了该物种充满活力的光彩。沉重而有力的鸟喙黄色,带有深红色的嘴峰和裸露的鼻孔。这只秘密的鸟很难被发现,但是有一个响亮而独特的呼叫,可以远在1公里外的距离听到。喀麦隆冠蕉鹃是一种树栖鸟类,它们占据在山地森林的冠层和中间层,并且可以在退化的次生林中生存,只要有足够的高大果树。生存的垂直高度为海拔-米,在繁殖季节主要在较高的海拔区2-米之间活动营巢,这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季节性结果模式。喀麦隆冠蕉鹃的饮食以水果为主,主要是罗汉松(Podocarpusmilanjianus)的果实和浆果,以及无花果。繁殖期在3-6月的雨季初期进行。鸟巢呈平台状,隐藏在树木或灌木丛中,搭建在的枝杈上,距地面高度1.5-10米之间。每窝通常产2枚卵,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孵育。主要限于非洲喀麦隆西部的巴门达——班索高地,奥库山森林(Kilum-Ijim)是其中的重要分布区域,但附近的姆巴姆河山谷以及西南部的Fossimondi和Fomenji都有少量物种分布。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年ver3.1——濒危(E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zz/193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