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政治 >> 中非旅游合作发展的现状与新趋势
本文载《中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P-27,经济科学出版社,.
本文针对中非旅游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通过实地调查、深度访谈、问卷、网络文本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获得的资料对近20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明近期中非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依据现状提出了发展趋势的预测,也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旅游发展
一、历史简述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旅游交往源远流长。唐代的《酉阳杂俎》,南宋的《诸蕃志》,元代的《岛夷志略》,明代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藩国志》以及郑和亲述的《通番事迹记》和《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中都有不少关于非洲的文化风俗、地理概貌、人情风土的文字描述。清代王锡祺所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录有丁廉()撰写的《三洲游记》,该文记录了作者历时一年半在东非内陆游历的经历,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中非游记资料[①]。
中国近代旅游业始于年陈光甫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旅行社”,但当时开展的出境游业务主要以日本、欧洲和麦加为主[②](郑焱,),直到建国前都并未开展非洲旅游的相关业务。建国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从年到年,我国旅游业主要以外事接待为核心使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旅游业主要致力于以增加外汇收入的入境旅游为主,几乎不存在公民出境旅游。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旅游逐步发展,出境游也逐渐得到政策支持。年10月,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允许新马泰三国有亲友的公民出国探亲旅游。年,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出台《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使得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成为可能。年《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得以飞速发展。自年到年的2年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由万人次增至1.62亿人次,年均增长17%,并在年跃居世界出境游人数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
在我国的出境游发展的前期阶段,出游目的地主要还是以东南亚及周边国家为主,前往非洲的游客较少。这是因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大陆居民赴境外组团旅游只能前往由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而在2年前,这一名单上并无非洲国家。0年在北京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参会部长们一致认为旅游业“具有增加财政收入的潜力,有助于加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摆脱贫困”[③],中非应该在旅游领域进行合作。2年,埃及成为非洲首个“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自此非洲开始成为中国游客组团出游的一个选项。
我国当代学术界对于非洲旅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zz/2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