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轮番上涨后最近大豆、玉米行情止涨企稳,个别地区还有小幅下跌的行情出现。作为大米品种,秋季新粮集中上市后鲜有上涨行情。临近年底,双节将至,米价能否一改颓势走货速度加快,米价从而能小幅上涨呢?
难上涨
(一)粳稻北弱南强,米价涨跌互现。12月份以来国内粳稻价格呈北弱南强的格局,米价涨跌互现。东北产区方面,虽然黑龙江托市已启动,而且是今年以来中晚稻启动最早的产区之一,作为产粮大省的黑龙江,市场托市力度不及预期,稻价反倒在原有基础上下调,粳米价也随之下跌。虽然副产品米糠、碎米等副产品价格节节攀升,能弥补米企加工利润,但工厂仍表示举步维艰,减产、停产的居多,截至目前东北全新年产圆粒大米价格在1.8-1.95元/斤窄幅波动,部分大型企业也不断调低收购价,后期若托市不发力,节后东北产区圆粒大米仍面临大幅下跌的可能,毕竟当前农户售粮进度较慢,部分贸易商反馈农场的晒场里仍有大量的稻谷未售,今年水分要偏高于去年,贮存难度大。江苏产区稻强米弱格局加重。当前米价多在1.83-1.95元/斤之间震荡整理,对于当前市场米企表示压力重重,短期内米价上涨的动力不足,眼下随着定向稻谷小麦粉碎销售给饲料厂工作的进行,使得糠价再次出现回落趋势,压缩米企利润空间。(二)籼米整体趋于平稳。今年籼稻行情好于粳稻,市场整体处于上行通道。即使国家投放临储稻谷使得新季中晚籼稻价格下跌,但当前仍高于国家托市价0.1元/斤以上高位震荡整理。截至目前米企全新年产中晚籼米出厂报价均在2元/斤以上,碎米价格在1.6-1.7元/斤之间,高出粳米0.15-0.2元/斤不等。国家已连续六周向主产区投放18-19年产稻谷,长期来看市场原粮供应充足,米价自然不会出现上涨。如今中晚籼米与粳米在味值上差别并不是十分明显,这也使得米企开始担心在本就需求低迷的市场里,粳米与籼米间竞争加剧,粳米无论从价格还是性价比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后期粳米将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籼米市场份额,这也是米企不敢大量库存中晚籼稻的原因之一。(三)糯米终结“跌跌不休”局面。进入12月份以来,糯米可谓是进入了跌跌不休的模式,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南北方圆粒糯米争先降价,刺激出货。另一方面,虽然少了进口糯米的冲击,但国内受疫情影响,糯米消费远不及上一年,部分工厂库存产品有积压。进口压力小:年进口糯米对国产糯米的冲击力度明显减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每年关税配额是每年万吨,万吨是长粒大米,中短粒米万吨。一般来说,长粒大米是配额内进口的主要品种。然而年,中国官方进口数据显示“其他”品类进口量几乎超过了长粒大米,达到了万吨。鉴于此,自年6月23日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年7月1日起,进口糯米关税上调50%,进口糯米对国产糯米的冲击力度明显减轻。
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年的糯稻价格大涨。但年,尤其是年新糯稻上市后,种植面积和产量猛增,糯稻出现价格低迷情况可想而知。圆糯看东北,长糯看越南和圆糯,年前行情看国产,年后行情将视进口糯成本而定。(四)大米进出口数量均下降,影响降低。据海关统计,9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5.98万吨,环比增19.0%,同比减11.4%;出口大米18.25万吨,环比增51.5%,同比增97.3%。1-9月累计,进口大米.83万吨,同比减2.9%;进口额8.78亿美元,同比减1.2%;出口大米.43万吨,同比减13.0%;出口额7.37亿美元,同比减9.3%。进口大米主要来自越南(占进口总量的33.4%)、缅甸(占29.6%)、泰国(占11.9%)、巴基斯坦(占11.3%)、柬埔寨(占9.0%)。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埃及(占出口总量的14.1%)、韩国(占8.8%)、塞拉利昂(占7.9%)、喀麦隆(占7.1%)、巴布亚新几内亚(占5.4%)。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的洪涝灾害对新稻收获上市造成一定影响,但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当前正值东南亚新季大米上市,但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泰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主产国大米价格均呈下跌态势,仅越南大米价格略有上涨,主要是因为菲律宾对越南大米的采购量增加。进口大米影响小。短期内大米现货价格还将震荡整理,难见上涨行情。特别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现状,国内大中专院校陆续进入寒假,今年放假时间也较往年早,市场刚需下降。出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邻近年底,运输物流请车或将紧张,建议有备库存的经销商可适当提前备货,降低运输成本。说水稻、讲实话,只在水稻行情!长按文章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