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发展 >> 超山宋梅亭的七副楹联,道尽历朝历代几度兴
宋
梅
亭
宋梅亭落成之时
名家云集,纷纷为其撰写楹联
如今,宋梅亭的四根亭柱之上刻着七副对联
将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了一体
梅花虽已落,联香依犹在。
第一联·吴昌硕
鸣鹤忽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
潜龙何处去,有萝猿挂月,石虎唬秋。
此副楹联是吴昌硕写成的。书法朴茂苍劲,沉厚雄强。在联中,吴昌硕把超山的传说胜景都融汇进去了,又含有多个典故,可谓内涵丰富、古艳深沉,道尽了梅花的清韵、傲然,抒发了作者的道德情怀和精神寄托。
第二联·周梦坡
与孤屿萼绿花,同联眷属;
剩越山冬青树,共阅兴亡。
这是周梦坡写成的楹联。在这一楹联中,他把超山的宋梅与孤山林逋的古梅、绍兴唐珏的冬青树连在一起,仿佛在说,花卉也有品性,哪怕世事沧桑,它们也是不会沉沦的,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深深哀怨。
第三联·姚虞琴
腊雪不沾墙下水;
冻梅先袒岭头枝。
此楹联是姚虞琴撰写。这是集唐代诗人李商隐、罗邺的两句诗凑成一联。这些诗句原非咏宋梅之作,然而经过姚先生的移植,不但把傲寒怒放的梅花赞美一番,而且将自己不畏强暴、孤芳清高的品性也蕴含其中了。
第四联·钮衍
几度阅兴亡,花开如旧;
三生证因果,子熟有时。
这是钮衍撰写的一联。此联对仗工整,含意隽永。联意说,历朝历代几度兴衰都如过眼烟云,唯有这株古梅盛开如故,它才是历史的见证。人的三生(前生、今生、来生)无不验证着因果报应。按佛教轮回之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含蓄地说,栽下的果树总有果实成熟的时候,善耶,恶耶,都会得到相应的报答,借花喻世。
第五联·吴东迈
胜景压皋亭,有人如白石化虹,吹彻几番横笛;
溪根遗宋室,此地与孤山放鹤,同留千古幽香。
这是吴昌硕之子吴东迈书写的篆书长联。此联赞美了超山的景色和超山的梅花。赞美梅花拥有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高尚品格,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要保持高风劲节的道德情操。
第六联·王体仁
带水接西泠,其地恍分三竺胜;
流风忆南渡,当年犹剩一枝春。
北向亭柱上是王体仁书写的楹联。作者带着感伤的情绪在说:运河的水啊,连着孤山的西泠,恍惚看去,超山的上圣殿、中圣殿和大明堂,亦如西湖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都是名山胜景啊,可怜南宋王朝太无能了,遗存下来的清名高节都已看不见,仅留一株品格高尚的老梅可让人凭吊。
第七联·马一浮
与林和靖同时,高风在望;
问宋漫堂到此,香雪如何。
这是马一浮书写的楹联。楹联中的宋漫堂,是大明堂的古称。上联作者借梅花自喻,表达了不与反动政府同流合污的崇高气节。下联写到如果那位爱好梅花,题写邓尉香雪海的宋巡抚来到超山,见到数十里梅花,会对此壮观景象有何感想?
宋梅亭中几副楹联
虽寥寥数语
却洞幽烛微地点出了梅林之景观
细加品味,更使人驻足流连
不忍离去
注意在此提醒广大游客,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出行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
测体温、亮绿码、一米线、少聚集???
用公筷、爱卫生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最新消息:7月29日0-24时,浙江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西班牙输入2例,喀麦隆输入1例,苏丹输入1例),已排查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29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病例例)。
超山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将继续严守疫情防控标准,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有序、舒适的旅游环境。为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提醒各位游客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一、入园均须提前实名预约超山风景名胜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游客入园均须提前实名预约,通过健康码核验、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景区,具体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fz/2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