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发展 >> 背起汉教行囊,时刻行走在有意义的人生旅途
9月29日,我院第十三期“爱博才会赢”活动在16幢教室举办,本期活动由刘岩老师主讲。刘岩老师结合自身求学和在外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历,通过呈现几幅自己创作的爽朗大气的书法作品,为现场同学的漫漫人生之路提出了期许。
刘岩,辽宁阜新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南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年3月至年3月任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曾赴泰国、喀麦隆、尼泊尔、毛里求斯、赞比亚、马达加斯加、日本、坦桑尼亚等国家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相关工作。
国际中文教育的“拓荒刘”
说起远赴海外从事汉语推广的经历,刘岩老师表明,年对他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家汉办”决定以组织志愿者的方式向世界有需求的国家提供汉语师资。当时,正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攻读“对外汉语”方向研究生的刘岩老师乘着全球汉语推广的热浪,远赴泰国任教,成为了一代代对外汉语志愿者的开路人。在泰国任教期间,刘岩老师充分感受到了泰国当地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认识到了在海外传播汉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年,刘岩老师又以国家汉办公派教师的身份赴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院孔子学院,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任教历程。刘岩老师回忆道,年,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刚刚成立,只有一间教室,两位老师,没有办公场所,教学条件也十分艰苦,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刘岩老师便承担起“拓荒牛”的角色,身兼教师、司机、后勤工多职:一个人整理图书、安装教室桌椅、自备水缸接水、学会做饭、晚上点起蜡烛看书……刘岩老师坦言,“起初来到非洲,很难适应那里的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融入当地的生活了。”
在疫情蔓延全球期间,刘岩老师正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刘岩老师坦言,疫情的爆发使当地的汉教老师们感到不安,重症和轻微症状的概率随时会随机分配到每个老师的身上。作为院长,刘岩老师寻求各方协调与救助,在安抚老师们的情绪的同时,还通过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让汉语教育的星星之火没有因为疫情而黯淡无光,让汉语的种子在云端开出了花。
国际莘莘学子的“孺子刘”
行至万里,方可成人
“游走这么多地方不是辛苦而是幸福。”刘岩老师感慨道。通过借用陶渊明的诗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刘岩老师指引在场同学们:“要知道并且清楚得记得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保护自己心中的梦想。”在毛里求斯,刘岩老师编写了小学汉语大纲,小学汉语课本,修订了甘地学院汉语的教学大纲,积极组织汉语教学研讨会,频繁地与当地从事教育工作者交流沟通,以改变他们过去的教学观念,在这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了人生的阅历。刘岩老师现身说法,向在场同学们传递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生除了长度还有厚度。人生的厚度提醒大家种好心中的种子,而人生的长度激励大家不能为了生活的苟且而忘了诗和远方。
踏踏实实,方可成业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这是苏东坡描写曹操的诗句,同时也是刘岩老师向同学们传达的希冀:人要有慷慨激昂的气势,目空一切的胆量;不可畏手畏脚,懒惰成性。刘岩老师强调:“人生要拼搏,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针对目前的网络热词“佛系”和“躺平”,刘老师则表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应有所追求,不能“躺平”,更不能“佛系”,应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在社会的大浪大潮中站得住脚;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为了过分的追求功名利禄而失去为人的原则。学生应该要有更大追求,在浩渺的汪洋中建立自己的一方小洲,辛勤耕耘,才有所成。
心怀天下,方可成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想告诉同学们,大家目光所及之处不要只是自己,应该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fz/2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