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新模式中法两国

发布时间:2023/4/9 11:45:30   点击数: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140304/4347857.html

“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引领,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和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逐渐落地见效,为中外企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中法两国已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了多领域多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作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先行者”,形成大量的探索和积累,本文以中法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例,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现状、问题、未来发展、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目前第三方市场合作已经确定了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但是总体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机制,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所必需的体制机制,包括企业沟通对话、政策法规协调、利益公平分配、矛盾公正解决、资金顺利融通等。

一、第三方市场合作提出的背景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面临多种挑战,亟需加强国家间合作,通过创新多边合作模式,支持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引领,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按照“美国优先”的理念,推行一系列新的对外关系政策措施,导致全球贸易投资关系紧张,单边主义盛行,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与之相反,中国坚持国际事务上的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的方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逐渐落地见效,为中外企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时指出,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各国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表示,欢迎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和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但“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很多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地理环境复杂、政治经济风险较高、资金缺口较大、涉及多方利益,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中需要克服巨大困难,为切实解决各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问题,需要充分调动、发挥各方资源和优势,创新性地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共建发展合作机制。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首创的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企业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联合外方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国家市场为项目落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项目更高效运作、顺畅。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外企业合作方式灵活创新,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各自角色因项目各异,是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协同发挥各自企业优势、实现互利多赢,共同推动第三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的务实举措。

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使我国和其他国家企业在第三国展开务实合作,促进了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更有效地拓展中国企业的海外运作能力,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为第三方市场带来与其需求更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对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发展现状

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法期间,中法两国发表了《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此为开端,截至年底,中国已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比利时、阿联酋等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并通过举办论坛等形式共同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等,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方市场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重要创新模式。

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在实践中蓬勃发展,内容、形式、涵盖领域、合作伙伴等日益丰富。目前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有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结合类、战略合作类五种类型;其涵盖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能源、金融、农业、气候变化等;合作伙伴涉及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项目所在国涉及约旦、印尼、秘鲁、黎巴嫩、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广大发展中国家。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受阻情况下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面临发展机制不成熟、实践经验缺乏等局限,但其满足了各国谋求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共识,带来了效率和效益提升,顺应了全球化市场发展的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基础,未来将继续演变和优化发展。

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涌现,但从历史规律看,全球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不是某些利益群体可以垄断的,不可能再退回各国独立发展状态,各国共有、共建、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才符合各国利益。第三方市场合作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对现有全球化困境形成一种破局新思路,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相关参与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利益,是新型全球化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尚未进行有效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正是顺应这一需求,充分发挥合作国在各自区域的传统优势,共同有效开拓新市场。

法国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先行者,年,“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就得到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支持与肯定。年1月,法国总理瓦尔斯对中国访问,提出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推进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合作。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法期间,中法两国发表了《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多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年间,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在非洲、亚洲等重点区域,围绕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航空等产业达成了20多项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年底,两国已经确定了在第三方市场上的6-8个合作项目,其中有多个项目在非洲的法语国家落地。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期间,法双方又确定了10多个第三方市场的合作项目。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一般涉及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行业,此类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环节多、投资额大、风险因素多的特点。其中代表性的是中石油、丝路基金和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为人类在北极圈内建设超级液化天然气工厂提供了参考范本,同时有力带动了项目所在地区船运、保险、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北极东北航道使用,为亚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带来了便利。

中法在非洲第三方市场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年9月,中国港湾与法国博洛雷集团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集装箱码头运营公司,中标克里比深水港集装箱码头25年特许经营权。年3月2日,克里比深水港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运营。该项目既发挥了中国港湾在港口建设和维护方面的专长,又充分结合了法国博洛雷公司的港口运营、水陆物流的优势和法国达飞公司的航线及船货资源的优势,同时为非洲中部内陆国家提供便捷出海口,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商品、服务和人员的流动,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将对非洲中部经贸一体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中国建材集团和法国施耐德公司在非洲形成密切合作,目前双方多个合作项目正在推进中。

中法两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有效地扩大了的市场机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一种合作的新模式,也蕴含着较多的问题和挑战,以下结合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情况具体分析。

三、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一)第三方市场合作复杂度高,尚未形成成熟合作机制

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制建立进展缓慢,一方面,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较多,复杂程度高,风险较大,双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贡献大小、双方预期、利益分配等根据具体不同的项目都有所变化,需要灵活处理,加大了双方协调的难度。另一方面,中法两国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两国合作的新尝试,并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双方只能通过“干中学”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试错”过程不可避免,需要经过不断尝试,总结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二)中法经营管理方式差异和第三方国家配合情况都会影响合作进展

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法国公司是私营企业,其项目代表或者相关负责人被授予更多权限,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决策周期较短,决策速度较快。中方企业基本是央企和国企,需要按照国资委和中国总公司的制度和办法开展投资业务,各项事务的决策要经过层层审批,决策速度与合作伙伴相比较慢。此外,在项目实施和运营过程中,第三方国家政府办事效率不高,配套工作进度相对滞后,或者与项目有关的供水、供电、海关、物流设施等等配套生产生活设施不到位,会给项目建设运营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三)缺乏双边乃至三边合作的良好政策制度环境

在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中,出现了税收、贸易、融资、海关、劳工等国家间法律、制度、规划等基本政策无法有效对接的现实问题,给企业日常经营中带来成本增加、效率降低、风险扩大等挑战。具体包括:双重征税、签证办理困难、人员安保力度不够等问题。如目前法国严格限制外籍劳务输入,一些中法合作项目的建设过程需要引入中方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工,而且不同阶段需要的技工工种和数量都在变化,实行灵活的技工签证政策,才能更好地实施项目。由于法国在外籍劳工方面的一些苛刻限制,导致我国国内高级技工难以取得法国签证,客观上十分不利于国内企业成熟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运用到合作项目中,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四)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资金限制和融资问题突出在国际工程市场领域,突出的性价比将决定投标的成功概率。联合投标与合作共建等多种模式确保了合作双方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增强双方共同的竞争力。但是联合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常常遇到资金保障问题,主要是法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工程项目合作中普遍遇到融资问题,导致项目推进受阻。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所必须的体制机制

目前,第三方市场合作已经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未来需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为三方及多边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1.建立沟通平台和问题纠纷解决机制,提升企业互信

第三方市场战略合作中的互信问题,单纯依靠企业层面难以解决,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尤为重要。建议政府层面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和问题纠纷机制,为第三方市场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增进双边企业了解和互信,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构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公正的纠纷协调解决机制。

2.加强双边制度协商,为项目合作企业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

为推动企业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议我国有关部门与法国及第三方国家加强法律、税收、外交、签证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自贸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劳工签证政策等方面的落实。特别是当前给项目执行带来很大障碍的劳工签证问题,企业反映突出,应通过各种渠道推动解决。

3.加强基金货币合作,降低开发第三方市场的金融风险

首先,从短期看,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尚未成立,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资金和融资问题,建议政府推动设立第三方市场开发专项基金,拓宽融资与保险的渠道,鼓励企业更积极地开展合作。其次,从中长期看,我国应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扩大欧元互换协议规模。再次,我国应积极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提高经贸合作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在金融服务机构的配合之下,有效降低企业外汇结算风险,从而增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金融保障。

4.建立政府和合作企业数据共享平台,促进项目高效合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第三国的风险点和相应的风险策略分析,及时分享官方准确的国别风险提示资料,从而有效降低新国别、新市场带来的风险。同时建议针对具体合作的项目,建立相关信息数据收集和共享平台,以便高效开展项目投资。

5.建立企委会,便利双边企业对话协商

年1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在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法企业家委员会”成立。中法企业家委员会是中法两国政府、企业间交流的“第二轨道”,是两国商界领袖长期制度性的对话机制,为两国间经常性、务实性商业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有利于促进中法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目前,在中法企委会成员中,有些成员企业没有行业对等的外方企业或机构展开对话,难以有效沟通。例如:中国商飞在中法企委会中没有合适的航空业相关方对话,法国的赛峰、利勃海尔还不是法方企委会的成员。建议根据会员企业的需要,将对等的企业引入到中法企委会中。

(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非洲市场,实现中法非三方共赢

1.非洲是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首要选择

非洲与法国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与非洲也有着长期的交流合作历程,非洲是承接中国国际产能和向西推进实现“一带一路”亚、欧、非三大洲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方向和落脚点。非洲也是中法两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来源地,是两国重要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市场,中法关系中的非洲因素将会越来越重要。处理好中法在非洲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对于保持和发展中法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法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把合作目的地从中法两国本土搬到非洲大陆,最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

2.中法两国在非洲市场要发挥各自有优势进行合作

法国在非洲拥有比较强大的文化优势和传统利益,并已成功将其转化商业优势。首先,文化与价值观上非洲对法国亦步亦趋。其次,在前法国殖民地,许多法国企业掌握了所在国的国民经济命脉,拥有众多社会资源。法国在非洲的优势恰恰是中国的弱势,中非之间既无传统利益纠葛也不存在文化上的渊源,甚至在语言的沟通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中国可以利用法国在非洲的长期影响力为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法国可以借助于中国对非洲提供的大量资金、劳动力与中国展开合作,并为在非洲的合作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迫切的发展需求。因此,中法两国在非洲这个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前景广阔。

(三)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要选择中法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合作的重点和优先国家

综合考虑,应该选择具备政局稳定、与中国合作意愿强烈、经济上发展潜力较大、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辐射广泛、发展空间优势明显的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在非洲拓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节点国家。

2.明确双方开展第三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建立优势互补机制

作为在第三国开展贸易和工业合作的主体,中法两国企业可以发挥各自在技术、资源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务实的互补机制,共同参与相关国家建设项目的招标与建设,以获取共赢的发展局面。建议开展以下领域的合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高速公路连通机场、港口和主要城市,鼓励我国企业打造交通物流中转枢纽站;二是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出口加工业;三是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四是农业渔业合作;五是卫生、环保方面的合作;六是金融和保险等领域的合作。

3.要重视劳工和环保方面的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中法共建“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时,需要严格遵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法和适用于当地的劳工标准。另外,“一带一路”倡议很多项目涉及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在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民享有发展权的基础上,应避免出现环境保护问题。法国等西欧国家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jj/258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