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交通 >> 汽车鸣笛和牛油果落地喀麦隆学生暑假报班恶
中部非洲国家喀麦隆,面积略大于黑龙江省,人口略少于上海,拥有至少门仍在使用当中的部落民族母语,每一门又可细分为若干变种。
在这个每天起床换门语言互道早安,从雨季到旱季再到雨季都不重样的国家,官方语言法语和英语正日益挤压“家乡话”的生存空间。
在首都雅温得市区一座毛坯小楼里,名年龄跨度从2岁到50多岁的学生正用本民族祖先的方式重新“认识自己”。
眼睛、鼻子、嘴……一边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边重复老师朗声教授的戈马拉语。
这是一所戈马拉语夏令营,到今夏已经连续开办近20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戈马拉语是巴米累克语的10个或11个变种之一,主要在喀麦隆西部大区通用。
有研究认为,巴米累克人是古埃及人的后代,其语言保留了古埃及语的某些特征。
巴米累克舞者
杰拉尔丁·姆达乔是夏令营的一名戈马拉语老师,也是夏令营的前毕业生。
姆达乔告诉记者,戈马拉语其实和汉语很像。
“我懂一点汉语,汉语和戈马拉语一样,都有声调。”姆达乔说,“这也是学生刚接触戈马拉语最难理解的一点,因为法语和英语里没有类似的现象。”
戈马拉语有5个声调,分别是平声、高声、上声、低声、降声。前4个声调基本对应汉语普通话的一至四声,连标记方法都一样。降声相当于把普通话的第三声反过来。如果普通话第三声是先抑后扬的话,戈马拉语降声就是先扬后抑。
目前在雅温得一所中学当法语老师的姆达乔,也尝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声调。
“高声就像汽车鸣笛,低声就像熟透的牛油果落在地面沉闷的一声。上声和降声是前两个声调的两种组合。平声就是平平的,孩子们都懂。”
夏令营根据语言水平将学生划分成6个年级,低年级教授基础口语,中年级开始学习阅读和书写,升到高年级就可以直接用戈马拉语进一步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或者讨论热点时事。
夏令营主要费用由本族贤达资助,目的是传承和推广戈马拉语。每名学生只需交纳相当于人民币12元的注册费,教材自由选购,价格也很低廉。
12岁的朱莉·努姆西来自跨民族家庭。她妈妈的民族母语是另一门语言,所以平日在家中讲戈马拉语的机会并不多。
在来到夏令营之前,小朱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戈马拉语基础。
但朱莉的爸爸觉得女儿的戈马拉语不够好,便给她报了夏令营,为的是让女儿提高戈马拉语的阅读和书写。
“每个家庭都有两个语言老师,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爸爸。”戈马拉语推广者加百利·姆巴说,“跨民族组建的家庭有责任把两门民族母语都教给下一代。”
姆巴本人就来自跨民族家庭,除官方语言外,他从小既学“母语”,又学“父语”。
“民族母语代表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姆巴说。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夏令营中曾有一名学生,52岁“高龄”才第一次全面学习本民族母语。
姆达乔连续几个夏天修完了夏令营的课程,并成为这里的老师。
小朱莉在爱玩的年纪,愿意牺牲假期拿起书本,一笔一划地学习一门和自己既远又很近的语言。
而夏令营也越办越好,在这座墙角堆着水泥,房顶露着电线的毛坯房里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
夏令营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资金到位后,毛坯小楼将建成一座多媒体戈马拉语推广中心。
-END-
监制:李大伟
记者:乔本孝
视频拍摄:贝尔纳
编辑:金悦磊周喆
勤奋好学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小孩有长白癫疯的吗寻常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jt/1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