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托起生命的希望记医院援喀

发布时间:2020/9/10 23:37:32   点击数:

托起生命的希望——记医院援喀麦隆医疗队员杨学兰

作为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姆巴尔马尤分队的一名队员,医院妇科杨学兰主任医师面对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市缺医少药、技术落后的医疗现状,和她的手术团队一心施救,以精湛的医术和团结协作的救治能力,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只要见到中国医生,当地老百姓就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BONJOUR(您好)”。

医院是中国政府年援建的具有50名医务人员和95医院。这所仅有19医院,没有一名妇产科医生。繁重的妇产科门急诊手术便落在了中等身材,还患有腰疾的杨学兰身上。4个月来,她先后接生余名婴儿,手术40例,抢救急危重症患者30例。

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到达非洲的第一例急危重症手术就被杨学兰赶上了。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她便成功抢救了一名孕妇。这位年仅22岁的孕妇,宫内妊娠40周,胎膜早破合并严重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如不及时救治,母子都有生命危险。在接到急诊求救的第一时间,杨学兰主任医师、留队队员闫志金主任、冀兵队长和麻醉副主任医师余翔便迅速赶到病房,经过40分钟的紧急施救,这对母子得到了有效救治。医院院长迪库姆?医院观摩手术,到病房看望婴儿,向中国医疗队竖起了大拇指。孩子的父亲也双手合十,无比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中国医疗队!”

在当地,由于一夫多妻制,生育率高,又没有产检措施,因胎心不好,没有臀位助产的意识,胎盘早剥患者大出血导致的特殊病例,死产率特别高。加之药物短缺,无止血药物,甚至术中停电,拿手机当手电筒,麻醉监护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加大了术中风险和困难,杨学兰和姆点手术团队常常拼搏在命悬一线、与死神赛跑的争夺战中。

年3月9日上午9点多,一孕妇胎儿足先露,一只脚已经掉到阴道口外无法分娩。此时剖宫产已不是最合适的分娩方式,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出现孕妇子宫破裂、胎儿死亡,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杨学兰当机立断,亲自上手,一边继续堵臀,一边给周围的助产士及医护人员讲解臀位分娩接产的方法及细节,直至宫口扩张充分,顺利经阴道臀位助产分娩一女婴。在场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一致赞扬中国医师技术高超。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原本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非洲雪上加霜,由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疫情严重,一些患者选择前往医院就诊,使得患者明显增多。所有急诊手术都按疑似患者对待,杨学兰认为,一人安全不够,所有人安全才是安全的。她深知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重要的是帮助非洲人民抗击疫情共渡难关。她把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法语版发给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和他们一起学习,把我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介绍给他们,一道携手抗击新冠疫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一次手术,杨学兰都会给非洲的医生及实习医生详细讲解手术的细节及注意事项,手把手地教非洲医生缝合。虽然辛苦,但说到援非,她依然无怨无悔,以恒心坚守初心、用执着诠释坚守,坚定信念、勇毅前行,只为了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图文来源:山西医科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jt/195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