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黑猩猩传艾滋病,全球大流行

发布时间:2023/12/4 9:24:27   点击数:

艾滋病的起源,让人感到惊悚的是,全球大约有万人未意识到自己已感染了这一可怕的病毒。艾滋病,这个确诊案例已超过40年的噩梦,如今已经影响了全球超过万人,其中有63万人因艾滋病相关疾病丧生,其中包括了万成年人和万儿童。

在这个曾经被称为“人类之敌”的疾病传播历程中,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超过一半的感染者是妇女和女童。

虽然人类历史上经历过黑死病、疟疾、埃博拉、流感以及新冠等瘟疫,但没有一种疾病像艾滋病一样让人心惊肉跳。艾滋病直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无法抵抗各种病毒和感染的侵袭。

换言之,艾滋病本身就是一种病毒的病毒,它摧毁了免疫系统的防线。一个轻微的感冒或一次牙龈出血都足以让艾滋病患者面临感染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科学家现在已经确定,艾滋病病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非和西非的灵长类动物。

而且,艾滋病病毒不仅仅是一种,而是分为HIV-1和HIV-2两种类型。

HIV-1大流行毒株与喀麦隆的黑猩猩病毒有关,这是传播性最强的毒株,也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源头。而HIV-2的传播性相对较差,主要局限于西非,这种毒株主要发现在白枕白眉猴体内。

既然艾滋病的起源不是人类,那么它是如何从非洲的黑猩猩传播给人类,最终蔓延到全球的呢?

科学界普遍认为,中西非的森林地区存在HIV-1的原始毒株SIVs。

这些病毒在与灵长类的密切接触中传播,从地理分布和历史的角度看,喀麦隆东部省的东南雨林中的SIV毒株可能是首次从黑猩猩传播至人类的地方。科学家通过研究保存在人类生物样本中的HIV-1序列以及病毒突变率的估计,将黑猩猩向人类传播的时间线大致定位在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正是赤道非洲迅速城市化和殖民化的时期,也是艾滋病传播的早期阶段。

至于HIV-2毒株,几乎都是由白枕白眉猴传染给人类的,科学家通过分子测年研究发现,HIV-2的两个主要流行病株在年至年间陆续传播至人类。

关于艾滋病的涌现,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但根据自然传播理论,艾滋病最初是跨物种传播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非洲猎人食用森林猎物引起的,当时病毒从猿类和黑猩猩的尸体中传播,或者是在捕猎过程中被这些动物咬伤或抓伤引起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欧洲殖民者的需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们不得不离开农村地区,转而依赖非驯养动物作为主要的食肉来源。这种过度接触或食用森林猎物以及不当的屠宰行为增加了血液与血液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根据血清学研究,喀麦隆地区的SIV感染率为2.3%,而那些参与狩猎和食用森林猎物的人中,这一比例升至7.8%。

然而,这只是揭示了艾滋病的起源以及在有限地区内的传播和跨物种传播的一部分。

对于艾滋病如何蔓延到全球以及蔓延的状态和趋势来说,社会变革、城市化、非洲殖民主义、未消毒的注射器以及抗生素时代大规模注射等多种

情况都在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事实上,直到年,艾滋病才首次被医学界确诊。最初,人们错误地认为这是同性之间的免疫缺陷问题。然而,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才渐渐明白,这种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能够严重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艾滋病的全球传播起源于森林中的SIV毒株,一旦进入人体,这一毒株就会发生变异,进化成为了HIV-1。由于HIV-1的逆转录酶容易出错,病毒的复制速度非常快,其DNA变异速度在人体内比一般哺乳动物快上万倍。

从时间线来看,艾滋病病毒在年代首次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随后在年代传入海地,70年代传至美国,最终传播至欧洲和世界各地。

根据已有的历史记录,艾滋病的踪迹可以追溯到年,当时英国曼彻斯特的大卫·卡尔被发现死于免疫系统衰竭。然而,通过对DNA样本的研究,发现他体内的病毒来源于40年代的艾滋病患者。50年代初,刚果地区陆续发现了艾滋病毒株的样本。

60年代至70年代,来自非洲和海地的相关病例不断涌现,最初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从海地传播至美国的。然而,由于艾滋病的传播路径复杂,潜伏期长,有些感染者可能要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表现出症状。

因此,至今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确定艾滋病的全球传播的爆发点和零号病人。但可以确定的是,艾滋病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不当的性行为、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因素的推动。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正式的艾滋病流行始于年6月5日。从那时起,美国陆续报告了由耶氏肺孢子虫引发的肺孢子菌肺炎病例。这种病通常不会在普通人群中发作,而是主要影响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

随着南加州同性恋患者病例的报道,性传播被认为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然而,医学界后来发现,性传播只是其中一种传播途径,而病毒不会选择特定的人群。

时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疾病。然而,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进展使我们能够在早期对艾滋病进行干预治疗。尽管艾滋病患者的数据依然令人担忧,且仍然有上升的趋势,但只要采取防护措施、提高相关知识水平,我们就能够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jt/260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