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文字科学保护高端论坛在我

发布时间:2021/5/8 18:50:56   点击数:
4月1日,由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语言科学院、《语言战略研究》杂志社、《语言规划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的“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文字科学保护高端论坛”在我校逸夫报告厅成功举办。该论坛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是国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相关领域的一次高级别盛会。北京语言大学的师生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赴泰志愿者共余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论坛按不同主题分为三个分论坛:“论坛一: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字科学保护”“论坛二:中外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理论与实践”和“论坛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其中每场论坛都由嘉宾主旨发言、互动问答和总结等环节构成。我校校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副校长曹志耘教授等出席论坛并作重要发言。1第一场论坛由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陈章太主持。在本场论坛中,欧洲文化委员会副主席、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知名专家、英国杜伦大学荣誉教授、英国卢森堡大学客座教授、国际跨文化教学顶级导师MichaelByram教授首先做了题为《欧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的主旨发言。他介绍了欧洲国家的语言文字使用和保护现状,指出在过去的50多年里,全球化的发展和移民潮都对欧洲的语言使用情况产生了影响,一些语言因为使用人数少出现了衰退和濒危的现象。目前,欧洲国家、社会组织、欧洲委员会等各个层面正采取积极措施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1陈章太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语言文字科学保护》,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字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他指出,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范,切实保护了濒危语言文字,推进了各种语言文字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我校朱艳华副教授给大家做了题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现状》的报告。她指出,中国有56个民族,使用着种语言和33种文字。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政府、专家共同参与保护下,目前6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使用自己本族语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较好。我校王莉宁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科学保护方言》,她通过数据和自己的经历向大家讲述了目前方言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如何科学保护方言语言文字的问题。她指出,珍爱宝贵的语言资源,科学保护语言多样性需要每位公民的参与。喀麦隆大学教师、北京语言大学在读博士杜迪在发言报告《喀麦隆本族语教育历程与现状》中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国家语言教育的现状,他指出喀麦隆在历史上曾是殖民地国家,殖民政策造成了喀麦隆本族语的衰弱,国家独立后逐渐产生了保护本族语言文字的意识,但是目前基础教育体系对本族语言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讨论中,各位专家就自己国家语言文字保护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如何进一步改善做了深入的探讨,并详细回答了学员提出的普通话与方言如何和谐共存的问题。2第二场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秋芳主持。在这场论坛中,MichaelByram教授重点谈到了欧洲委员会国家在语言科学保护中所做的工作,他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保护语言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国家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代际传承等形式积极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禁止歧视和排挤其他语言文化,推进各个语言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和谐共存。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周庆生的发言题目是《中国语言生态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言中他谈到了中国语言生态保护面临的四大机遇和三大挑战,他指出语言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弱势语言的科学保护需要政府、专家共同出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文化遗产保护专家EdmondMoukala从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的往事谈起。他指出,当时非洲的教育体系不重视自己的语言文化,所以当他跟同学聊到自己国家的文化时感到无话可说。这件事让他看到语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十分重视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从宪章到具体措施各方面支持各族人民使用本族语言。在讨论中,几位专家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讨论了语言科学保护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意义和改善措施。3第三场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曼纯主持。在这场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行做了题为《语言文字保护方法和策略》的发言,他指出语言文字的保护需要从政策层面向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倾斜,给予优惠政策和保护政策,同时在技术层面通过制定规划对语言保护实施分类指导。3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民委民族语文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语言学会名誉会员孙宏开在发言中指出,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保护语言最重要的是“用”,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语言社会。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他指出,该工程将语言保护与影视工程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第一是具有广泛参与度,其次是服务社会的功能,第三是保护内容喜闻乐见,第四是保护手段适合年轻人。在互动环节,专家们讨论了语言保护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濒危语言保护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我校校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为论坛做总结致辞,他指出中国语言资源的保护建立在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学者应担当起启蒙者的角色,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此次高端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我校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提升了我校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为我校专家、教师参与高级别国际人文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使我校师生和即将赴泰工作的志愿者们开阔了国际视野,增长了见识,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大有裨益。现场精彩讲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ly/216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