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政治 >> 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在香港浸会大
文章来源:公共艺术
ID:e-publicart
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JohnAiken院长致欢迎词。
年3月17日下午七点,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为学术支持单位。IPA主席LewisBiggs以及4位IPA研究员,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委会主席开普敦大学教授杰·佩瑟JayPather,评委芝加哥艺术学院展览和展览研究执行董事MaryJaneJacob、英国特纳当代艺术信托资金董事会成员和年特纳奖评审团成员TamsinDillon、新西兰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院长DerrickCherrie教授、巴西圣保罗大学KatiaCanton教授、IPA顾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汪大伟,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郑恩基、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香港浸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JohnAiken教授、美国PublicArtReview杂志主编JackBacker、奥克兰大学埃兰美术学院院长PeterShand教授、HendersonLand副总经理KristinaLi、香港奥沙集团执行董事林茵、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金江波教授、潘力教授、刘勇副教授、田伟利副教授、姚舰副教授、《公共艺术》副主编周娴等70余位嘉宾参加了颁奖仪式。
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部分获奖者与部分评委合影。
颁奖仪式上,JohnAiken院长首先对IPA、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表示感谢,并对参加颁奖典礼的嘉宾表示感谢。接下来是活动赞助机构HendersonLand副总经理KristinaLi致辞。随后,JackBacker代表IPA介绍了“国际公共艺术奖”以及IPA的研究工作。
颁奖仪式上揭晓了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得主,分别是以下7个案例:
一、亚洲区的获奖案例是《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RenewalPlanofHistoricalBlocksinBeijingDashilan,中国)。
该计划由贾蓉(发起及策划人)及大栅栏跨界中心(团队),多位城市规划师、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社会学家等跨界平台/人士参与,包括“标准营造”、“众建筑工作室”、“都市实践URBANUS”等。该计划着眼于城市更新与地方重塑,重新探索了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在新技术与新文化语境中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最佳方式。项目邀请艺术家在现有胡同肌理和风貌基础上,灵活利用空间,实现“在地居民商家合作共建、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主动改造,将大栅栏建设成为新老居民、传统与新兴业态相互混合,不断更新,和合共生的社区,复兴大栅栏本该有的繁荣景象。“大栅栏更新计划”以调动市民意识为主线,通过政府示范、社会商投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从而形成整体统筹,最终促使大栅栏形成可持续自我更新。
二、太平洋东南亚地区获奖案例是《如果你将在这里工作》(IfYouWeretoWorkHere,新西兰)。
该项目由艺术家彼得·罗宾森(PeterRobinson)发起。他试图通过一系列公共艺术活动,将空间通过具有情感和创造力的公共艺术活动进行连接。该活动由数以百计的博物馆工作者、学生参与。他们可以选择一根最具代表性的彩色棒放置在公共区域的任意位置,以表达他们对于工作地点的感觉或情绪。活动给画廊和博物馆严肃冰冷的空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喜悦。彩色棒给建筑带来了活力和不协调感,同样也给游客带来了有趣的参观体验。该项目有力地提醒了人们公共艺术的影响力,它能够改变城市的风景,能够赋予建筑活力,能够改变人们对工作地点的看法。
三、非洲地区的获奖案例是《剧院之源》(TheatreSource,喀麦隆)。
该项目是比利时雕塑家菲利普·阿吉雷·奥特吉(PhilipAguirreYOtegui)受喀麦隆杜阿拉艺术馆之邀设计的。他将当地贫民窟中一个布满污泥的取水点,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了不仅能够为当地户难民提供安全饮用水的地方,更可以满足居民聚会、开会、观看表演等生活需求的功能性空间,将诗歌、美丽、荣耀带到了喀麦隆棚户区的日常生活中。在这里,公众可以在一个更愉悦的环境中共度时光,可以体验剧院的一切。这里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新形式的文娱中心。
四、欧洲地区的获奖案例是《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丹麦)。
该公园由Superflex团队和比亚克·英厄尔斯团队BIG、Topotek1艺术机构为哥本哈根山谷区域共同合作开发的城市设计项目。超级线性公园是一个永久性的公园,其中“红色广场”为相邻的体育大厅提供了延伸的文化体育活动空间,“黑色市场”是当地人的聚会场所,贯穿社区的“绿色公园”提供大型体育活动用地。公园采用参与性设计的方法,艺术家要求当地居民提名特定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城市公共设施来装点公园,如长椅、垃圾桶、树木、游乐场、窨井盖、标牌等,所提名的设施被1:1复制,或是从异地购买运送至此。该公园将“地球村”或“文明的博物馆”概念的实例化,它试图通过包容性的文化符号来支持该地区多样性的发展。
五、北美地区的获奖案例是《在新奥尔良等待戈多》(WaitingforGodotinNewOrleans,美国)。
该案例是由保罗·陈(PaulChan)发起的艺术项目,针对灾难过后,新奥尔良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从当地人的内在需求和角度出发,以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激发当地居民的生活热情。在年11月的两周内,在新奥尔良的两个社区举办了4场免费的在地演出。演出都在夜间进行,内容都是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户外演出的地点是第九区的一个十字路口中间,以及在让蒂尼的一所废弃房屋的前院。该项目发展为一个大型的社会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免费的艺术讲座、教学项目、戏剧工作室以及与社区的对话。该案例通过户外表演的形式,提醒美国政府兑现重建灾区的承诺,公益的文艺汇演也为希望渺茫的受灾社区居民带来一丝关怀和希望。
六、中西亚南亚地区获奖案例是《Gavkhouni湿地》(GavkhouniWetland,伊朗)。
该作品是由艺术家FereshtehAlamshah与普通民众在伊朗中部、伊斯法罕城东部濒临干涸的Gavkhouni湿地中进行的艺术创作,呼吁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拯救湿地的活动中。艺术家FereshtehAlamshah是伊朗环境艺术中活跃的成员之一,她和1个当地人合作完成了名为《尤尼斯的鱼》的作品。每位参与者被裹在一个塑料袋中模拟鱼,这些“鱼”被困在Gavkhouni湿地的泥沙中,最终将因陆地的干旱而慢慢死去。所有人模拟的鱼最终形成了一条巨型的鱼,同样会以象征性的方式死去。这一表演极好地反映了威胁到周围地区的自然灾害。
七、中南美洲地区的获奖案例是《改装垃圾车》(PimpMyCarroca,巴西)。
该项目是艺术家ThiagoMundano于01年发起的项目,他将自己的涂鸦作品绘制在垃圾收集车上,并号召艺术圈里的朋友一起参与。为了完成项目,艺术家登陆到Catarse网(一个集资网站)向公众筹集资金。在集资正式开始的前一天,实际预约人数已经超过了,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仍然有人捐款。01年5月18日,筹集到的现金将近兰特。两年间,有位志愿者、位街头涂鸦画家及上千名捐助者参与到这个公益项目,为超过位垃圾回收工人提供帮助,所有的筹款均来自民间。94辆破旧、不起眼的垃圾车经艺术家们的“神笔”美化,成为了城市一个天然流动的艺术展览。该项目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已在中南美洲的其它国家与城市,以及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中进行《改装垃圾车》的创作,目前该项目仍然在继续发展,艺术家通过网络邀请更多的国家、地区的人们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获奖者、颁奖嘉宾、评委、IPA研究员合影。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陈承纬为非洲地区获奖案例《剧院之源》的艺术家菲利普·阿吉雷·奥特吉(PhilipAguirreYOtegui,比利时)、MarilynDoualaBell公主颁奖。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院长DerrickCherrie为太平洋东南亚地区获奖案例《如果你将在这里工作》的艺术家PeterRobinson颁奖。
亚洲区获奖案例是《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获奖者是大栅栏更新计划项目组,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郑恩基先生担任颁奖嘉宾,AricChen代表领奖。
中东南亚地区获奖案例是《Gavkhouni湿地》,获奖艺术家是FereshtehAlamshah。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金江波教授担任颁奖嘉宾,来自伊朗的IPA研究员ParisaTehranizadeh代表领奖。
欧洲地区获奖案例是《超级线性公园》,获奖者是Superflex艺术团体。活动赞助机构HendersonLand副总经理KristinaLi担任颁奖嘉宾,来自英国的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委TamsinDilon代表领奖。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是《在新奥尔良等待戈多》,获奖者是保罗·陈(PaulChan)。香港浸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JohnAiken教授担任颁奖嘉宾,来自美国的PublicArtReview杂志主编JackBecker代表领奖。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为南美洲地区获奖案例《改装垃圾车》的艺术家ThiagoMundano颁奖,该案例获得了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大奖。
关于“国际公共艺术奖”
一、创立
“国际公共艺术奖”由《公共艺术》(中国)与PublicArtReview(美国《公共艺术评论》杂志)在年共同发起创立的,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共同运作。PublicArtReview创办于年,对美国乃至西方社会都很有影响力。《公共艺术》是中国第一本公共艺术领域的学术期刊。两本有影响力的期刊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创立“国际公共艺术奖”,通过评奖来推广公共艺术。
二、宗旨
评奖活动包括作品征集、评审、颁奖和公共艺术论坛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不同城市可以申办。发起这个评奖活动的目的在于使之成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为世界各地区正在开发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引领公共艺术潮流;强化城市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艺术水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届时,受表彰的艺术家在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公共环境、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共文化福利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将在评奖活动中得到广泛传播,为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zz/1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