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政治 >> 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中东国家傻傻分不
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中东国家这三种国家称呼听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每天的新闻联播了。电视画面也基本都是沙漠、石油、白袍、武装冲突,为什么正襟危坐的主持人一会儿说阿拉伯国家,一会儿又说伊斯兰成员国,还有中东地区,绕的大家的脑子变成了一团浆糊,傻傻分不清?
今天小蒋就来捋捋,说道说道,伙伴们以后在吹牛打屁中也不至于混淆概念,落得个“扮嘢”失败。
1、
大圈套小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这三种称呼,就像反应试管里溶液,交错、纠缠,掰扯不清,别着急,现在请大家准备好一份世界地图,我们来按图索骥。
首先阿拉伯国家是相对于“人”来说的,是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包含22个国家,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主要为分布在西亚地区的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阿曼12个国家;北非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和埃及6个国家;另外还有非洲东部的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以及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
伊斯兰国家是相对于宗教信仰来说的,是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和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共计57个国家和2个地区。
伊斯兰国家是个大圈,包括了除所有阿拉伯国家22个之外,还包括非洲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塞拉利昂、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和乍得8个国家;欧洲的波黑、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3个国家;亚洲的土耳其、阿塞拜疆、伊朗、阿富汗、哈撒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图克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15个国家;两个地区包括西撒哈拉和科索沃;还有一些国家虽然穆斯林虽不占人口多数,但宣布为伊斯兰国家,参加了伊斯兰会议组织。它们是非洲的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多哥、贝宁、喀麦隆、加蓬、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以及南美洲的圭亚那和苏里南。
中东是个地理概念,是指地中海东部南部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3个国家和地区,多万平方千米。
他和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就是交集的关系,包括西亚的全部12个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西亚的8个非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阿富汗;北非的5个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和马德里群岛、亚速尔群岛和西撒哈拉3个地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国家的范围最广,包括亚非欧三大洲的5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阿拉伯国家22个均为伊斯兰国家。中东国家包括西非和北非的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7个为阿拉伯国家(包含西非全部12个阿拉伯国家和北非的5个阿拉伯国家(苏丹、索马里等5个阿拉伯国家不属于))。而中东国家除了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4个国家和马德里群岛、亚速尔群岛两个地区外其他都是伊斯兰国家。
重要考点来了,伊朗(主体民族为波斯人)、土耳其(主体民族为土耳其人)不是阿拉伯国家,但是伊斯兰和中东国家;以色列不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但是中东国家。巴勒斯兰既是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同时也是中东国家,而巴基斯坦则仅仅是伊斯兰国家。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填色这张色彩斑斓的地图,是不是有点概念了呢?颜色备注:
伊斯兰+中东+阿拉伯——紫色;伊斯兰+中东——粉色;伊斯兰+阿拉伯——红色;单一伊斯兰——绿色;单一中东——黄色。
由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所以不存在单一阿拉伯国家的颜色和阿拉伯+中东组合的颜色。另外由于版面限制,一些面积较小的国家、群岛以及距离较远的区域没有标注,小伙伴们自行找地图脑补吧。2、
纠结的前世今生
搞清楚了地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历史吧。首先阿拉伯国家是在伊斯兰教兴起、扩张,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公元前8世纪,阿拉伯半岛南部出现早期的阿拉伯国家,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逐步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年—年),唐朝以后中国史书均称其为大食国,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经过历时78年的征战扩张,阿拉伯帝国占领叙利亚、征服波斯帝国,吞并埃及,逐渐成为人类历史上领土东西跨度最长的帝国,仅次于蒙古帝国。然而世间万物,盛极必衰,真主也无能为力。11世纪初,由于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不可调和的隔阂与矛盾,帝国解体。之后经历了塞尔柱土克曼人、蒙古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17世纪起逐步沦为英、法、意等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等国家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二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兴起,阿拉伯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立。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定都耶路撒冷,称为倒数第二个建国的阿拉伯国家。截至年7月,阿盟成员国由当初的7个增至21个,其中包括巴勒斯坦,而叙利亚于11月中旬被中止了成员国资格。中东地区的某些国家更是困难的二次方,难民出产地。中东作为一个地理单元,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周围环绕有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所以素有“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之称,尼罗河流域、“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是中东的核心所在。正是这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给他们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苦难。其历史沿革可以概括为“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放和四次战争”。闪米特人是其共同的老祖宗。公元前11世纪,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另一支闪族分支希伯来人于公元前年左右移居巴勒斯坦,分为12个部落,其中北部的部落联盟名为以色列,南部的部落联盟名为犹太。“三次流散”指的是以色列、犹太人的三次流散,分别是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灭亡以色列,以色列居民流散各地,史称“失踪的以色列十部落”。第二次是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占领耶路撒冷,犹太国灭亡,犹太人迁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第三次是公元1世纪,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将犹太人驱出巴勒斯坦,犹太人由此进入“大流散”历史时代。“四次战争”基本上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第一次中东战争:年5月—年7月,阿拉伯国家不承认联合国关于巴以双方独立建国的决议,将以色列建国的萌芽消灭在了炮火中。第二次是年10月—11月,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以色列联合英法军队向埃及发动进攻,意图重新控制运河。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年5月—年8月,以色列为削弱阿拉比联盟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而占领巴勒斯坦而发动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年10月,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土地,将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发动战争。之后,中东地区开始曲折的和平发展道路,其中的恩怨情仇故事以后我们下次再继续讨论。伊斯兰国是指大部分居民以伊斯兰教为宗教信仰的国家,不是一种严谨的政治、法律概念,他们反对以国家主权为基础,主张重建政教合一。伊斯兰会议组织是伊斯兰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为联合国常驻机构,正式成员国家57个,遍及亚非欧,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和70%的油气资源。而“伊斯兰共和国”则像一个混血儿,是纯正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与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世俗政权的妥协产物。我们的老铁巴基斯坦是第一个在世俗宪法中写入“伊斯兰共和国”国号的国家。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也是一个“异端”和新宗教广泛传播的年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