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政治 >> 人才培养非洲研究院迎来首批博士研究生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首批三名博士研究生正式入学,入读交叉学科博士点专业“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该专业也是全国首个非洲研究领域的博士点专业。
三位博士生研究均是非洲留学生,来自喀麦隆和突尼斯,其中两人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一人获浙江师范大学奖学金资助。三位留学生师从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主要研读非洲教育与中非发展合作、非洲教育与非洲社会发展两个方向。
导师刘鸿武教授(右二)与博士生STEVE(左一)FOUED(左二)及ZOULIATOU(右一)座谈交流
对于即将开始的博士研究生学习,三位留学生充满了期待也做好了整体学业规划。他们表示要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结交中国朋友,并希望通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进一步自身提升理论与对策研究水平,为中非合作、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贡献力量。
博士生导师刘鸿武简介:刘鸿武教授
刘鸿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非洲议程理事、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商务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国际投资专家,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重点基地非洲中心主任,中国亚非学会、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鸿武教授是当代中国非洲研究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学者,早年留学非洲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年从尼日利亚回国后在云南大学创立非洲研究学科,培养了数十位非洲历史、非洲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年到浙江师范大学创立非洲研究院并任院长和学科带头人,近十年来,在非洲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基地建设、智库建设、人才培养、人文交流、资政建言方面做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重要贡献,策划并主编《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地区发展报告》《非洲研究》等品牌出版物,筹建成立中非智库论坛、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外交部、商务部等重大项目十多项,出版《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非洲文化与当代发展》《尼日利亚建国百年史》《中非发展合作的战略、理论与政策研究》《文史哲与人生》《人文科学引论》等个人专著、教材14部,在《世界政治与经济》《西亚非洲》《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曾获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年因在非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中非人民友好协会授予的“中非友好贡献奖”,当选“感动非洲的十位国人”。年成为国内首个非洲研究领域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博士留学生简介
周丽彤(MvuhZoulialou),女,来自喀麦隆,获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毕业于喀麦隆高等师范学院汉语专业,年来到中国,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回国后,在当地担任汉语教师。其梦想是,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在中国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更多的喀麦隆人民,让喀麦隆也能快速的发展起来。
斯蒂夫(AbahBidiasAlainSteve),男,来自喀麦隆,获中国政府奖学金。他表示来中国攻读博士学位,就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发展经验,学成回国后,他将从事未来从事非洲青少年教育工作,培养他们具备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他认为,非洲面临着严重的发展不足问题,而教育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爱德(FouedLarby),男,来自突尼斯。年来到中国,进入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学习中文,年入读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学(中文班)硕士研究生学位;年毕业后,获浙江师范大学奖学金资助,攻读“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博士学位。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管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获得高等能力,未来能够从事中突合作的相关工作,让两国的关系更加深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