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考前练选择题技能专练图表信

发布时间:2021/5/19 17:53:35   点击数:

本文由地理雷综合整理,为方便广大师生使用,雷老师上传的微专题图片均没有水印,请各位转载的老师们也不要用水印呀

01微专题系列分享在“雷人地理工作室”11个群里,之前加入群的朋友们可直接去下载,还没进群的,可以进第1群:,在群文件下载……

图表信息型

1.技法领悟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增分策略

(1)利用图像信息

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解析 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选B。第()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故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选D。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减少,矿物质比重相应增加。选D。

答案 (1)B ()D (3)D

()利用表格资料

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题。

地表类型

积雪日数(日)

年最大雪深(厘米)

稀疏灌木丛

13

11.0

草地

19

9.6

农田

18

33.5

建设用地

3.4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丛  

B.农田

C.建设用地  

D.草地

()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D.增加土壤温度,减少地表径流

解析 解答本题要读懂表格中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1)题,分析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要看年最大雪深数据的大小。雪深越大,越有利于积雪的形成。读取表格中“年最大雪深”,稀疏灌木丛年最大雪深为11.0厘米,草地年最大雪深为9.6厘米,农田年最大雪深为33.5厘米,建设用地年最大雪深为3.4厘米,四个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农田雪深最大,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选B。第()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选A。

答案 (1)B ()A

图表信息型专项训练

下图是某年11月4日至6日我国局部地区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下垫面  

D.海陆位置

.该时期(   )

A.甲地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

B.乙地春小麦干旱缺水

C.丙地作物受冻害最严重

D.丁河段当年首次发生凌汛

3.次年春季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00·云南师大附中月考)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最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mm,生长期内≥10℃的积温在℃以上的环境中。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原糖出口国,所产原糖75%以上用于出口,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糖厂和港口,其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下图为澳大利亚略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最可能为甘蔗种植集中分布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澳大利亚出口的原糖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糖厂布局在蔗田周围

B.劳动力投入少

C.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政策支持

(00·郑州市二模)巴西花梨木原产自非洲,枝干粗壮,树冠庞大,该树种很难生根,一旦被砍伐,就难以恢复;巴西花梨木材色鲜亮,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而均匀,木材重,强度高,非常珍贵,可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主要分布在喀麦隆、加蓬等国家。最近几年,中国每年都要从喀麦隆进口大量巴西花梨木。下图示意喀麦隆地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6~8题。

6.巴西花梨木在喀麦隆的分布特征,最可能是(   )

A.低海拔处,多为孤木

B.高海拔处,多为孤木

C.低海拔处,多成片出现

D.高海拔处,多成片出现

7.当地死亡百年的原木,其中心部分依然光洁如新,其原因主要是(   )

A.潮湿封闭的环境  

B.干燥多风的环境

C.旺盛的再生能力  

D.坚硬致密的材质

8.近年喀麦隆政府鼓励锯木厂在国内加工原木,出口更多加工过的木制品,其主要目的是(   )

A.获取更多的木柴,提升制造业工艺水平

B.提高国内就业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C.增加巴西花梨木蓄积量,提升该国植被覆盖率

D.扩大锯木厂经营规模

(00·河北唐山摸底)经过我国某地区的一段国道线大部分穿行在河谷中,为支持该地区脱贫致富,该段国道线拟进行改建以提升道路标准和行车速度,下图为根据改建工程公示绘制的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国道线路两侧的天然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山地草甸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山地针叶林

10.图示区域国道线路重新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大幅度缩短线路里程

B.有效利用荒地

C.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D.全程取直弯道

11.改建后的国道线路中,有可能需要修建跨河桥梁的路段是(   )

①a—b段 ②b—c段 ③c—d段 ④d—e段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00·安徽多校联盟3月摸底)中国H公司宣布P30系列手机上市85天销量突破1万台。P30Pro手机作为H公司最爆款的机型之一,引起了日本某研究机构的兴趣,他们对P30Pro手机进行了拆解,全部多个元器件分类统计如下表。据此完成1~14题。

国家或

地区

零部件价

值(美元)

零部件价值

百分比(%)

零部件

数量(个)

零部件数量

百分比(%)

中国大陆

.61

41

80

5.0

中国台湾

8.85

8

83

5.1

美国

59.36

18

15

0.9

日本

83.71

5

54.0

韩国

8

8

56

35.0

1.H公司从美、日、韩等多个国家或地区采购零部件是(   )

A.为了协调企业外部关系

B.为了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

C.为了学习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

D.产业分工需要,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13.为打压H公司,高通、美光等美国企业停止向H公司提供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主要是依托他们(   )

A.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B.强大的产品生产加工能力

C.具有核心技术与设计能力

D.掌控终端产品的销售市场

14.由上表中信息可看出(   )

A.中国大陆为H公司提供的多为手机关键零部件

B.日本提供零部件数量最多,产业链上收益最大

C.H公司完全缺乏核心技术,零部件主要依靠外部引进

D.H公司手机生产永远难以摆脱对美国企业的依赖

(00·河南省郑州市高三测试)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图甲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乙示意~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5~17题。

15.~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

A.~年  

B.~年

C.~年  

D.~年

16.~年,黄河临河段(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输沙量大量增加

C.结冰期明显延长  

D.径流量显著减小

17.推测~年期间(   )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

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

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

(00·河北省武邑调研)浙江省东南部的象山港北靠杭州湾,港湾优良,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海岸线也在不断变化。下图为~年象山港海岸人工化强度与岸线长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8~0题。

18.图中四条岸线分别对应整体岸线、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19.浙江省象山港海岸开发过程中(   )

A.人工开发强度增大,改变海岸地质构造

B.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增强

C.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

D.人工岸线增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0.全球气候变暖对浙江海岸资源的影响是(   )

A.岛屿海岸线增长,岸线资源减少

B.海岸线增加,岸线资源增加

C.舟山渔场鱼类游往其他地区

D.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

参考答案

答案 1.D .A 3.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从数值角度判读图示地区降雪量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是解题的关键。由图中降雪量分布分析,图示东部距海洋近,降雪量大;西部距海洋远,降雪量小,所以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第题,因该时期正值冬季,甲地降雪量大,甲地积雪覆盖较厚,积雪对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所以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A项正确。乙地春小麦到春季种植,11月还没有播种;丙地纬度较高,农作物收获较早,11月虽然寒冷但作物受冻害并不严重;因为丁河流域普遍降雪,温度低,河流全段封冻,难以发生凌汛。第3题,甲、丙地区地处山区,春季积雪融水排水迅速,不易形成洪涝;乙河段流向低纬,无凌汛现象,因此春季受洪涝影响较轻;丁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并且附近河流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所以洪涝灾害最严重。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蕴含在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是区域自然差异显著的四个特殊位置。从材料中甘蔗的生长习性可知,该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征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处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地带,热量条件充足,但降水较少,A错;乙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处热带雨林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热量与降水条件均能满足甘蔗的生长需求,B对;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中东部的一条时令河附近,可知该地水源不足,C错;丁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处地中海气候区,甘蔗生长季降水稀少,D错。选B。第5题,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是“其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蕴含在设问中的显性信息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甘蔗制糖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厂一般分布于蔗田附近,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并无差别,因而无竞争优势,A错;澳大利亚原糖生产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可节省大量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B对;与其他产糖国相比,澳大利亚自然条件、政策支持不具明显优势,C、D错。选B。

答案 6.A 7.D 8.B

解析 第6题,解答该题关键在于利用喀麦隆的地形特征、巴西花梨木的形态特征等显性信息,挖掘出其生长习性这一隐性信息。巴西花梨木枝干粗壮、树冠庞大,可推测该树种需光、热、水充足的环境,由于其枝干粗壮,树冠庞大,该区域难以满足其成片出现所需的光热及水分条件,故其最可能以孤木形式出现;该树种难以生根,可推测其抗风能力差,最可能分布于低海拔处。选A。第7题,解答该题主要利用喀麦隆的气候特征、巴西花梨木再生能力等显性信息,从中挖掘出其材质特点这一隐性信息。喀麦隆的巴西花梨木分布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错;热带雨林潮湿的气候容易造成木材腐烂,A错;巴西花梨木一旦被砍伐,就难以恢复,说明巴西花梨木再生能力很弱,C错;巴西花梨木结构细而均匀,木材重,强度高,难以被外界环境所风化、侵蚀,D对。第8题,鼓励锯木厂在国内加工原木,出口更多加工过的木制品,虽可获取更多的木柴,但这不是主要目的,A错;在国内加工原木,虽有利于扩大锯木厂经营规模,但最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内就业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B对、D错;巴西花梨木生根困难,一旦被砍伐,就难以恢复,可推测巴西花梨木的蓄积量本身就不大,巴西花梨木经营方式的改变,对木材蓄积量及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影响不大,C错。选B。

答案 9.A 10.C 11.D

解析 第9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区域位置特征、地形地势特征等显性信息,提炼出气候特征这一隐性信息。依据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依据地形地势信息,可知该地海拔较低,为丘陵地形,由此可推知当地天然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对;山地草甸多出现于较高海拔的湿润、半湿润区,该地气候虽湿润,但海拔较低,不可能出现山地草甸,B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多出现在地中海气候区,C错;山地针叶林多分布于高海拔山地,D错。选A。第10题,依据图中改建后的线路发现,里程并未大幅度缩短,A错;国道线的改建与利用荒地关系不大,B错;交通线路改建的意图主要是提升道路标准和行车速度,因而该区域国道线路重新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C对;从新旧两条线路的形态看,只是局部进行了取直,D错。选C。第11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利用等高线弯曲特征、改建后线路走向等显性信息,提炼出跨河点这一隐性信息。依据等高线形状可知,a~b段跨越了一个低缓宽阔的山脊,未跨越河流,①错;b~c段经过了区域海拔较低处,可能跨越了河谷,需修筑桥梁,②对;c~d段跨越了一个低缓较窄的山脊,未跨越河流,③错;d~e段位于两条最低等高线之间,这里应有一条河流,需修筑桥梁,④对。选D。

答案 1.D 13.C 14.A

解析 该题表格主要反映的是零部件的来源、零部件价值及占比、零部件数量及占比。依据表中数据,分析表中数据的构成特点,推断H公司多渠道采购零部件的目的及H公司的竞争压力等。第1题,H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协调企业外部关系不是H公司多渠道采购零部件的主要目的,A错;零部件来源渠道较多,会增加运输成本,不利于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B错;采购零部件与学习先进技术关系不大,C错;产业分工细化,可从全球获取高端技术和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D对。第13题,H公司与高通、美光等美国企业相比,资金、技术与设计能力均处于劣势,而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掌控终端产品销售市场的能力则具优势,B、D错;H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美国切断H公司核心技术与设计能力来源才会起到打压的作用,A错、C对。第14题,依据表格信息,中国大陆为H公司提供的零部件数量虽不多,但价值和价值百分比遥遥领先,说明为H公司提供有关键零部件,A对;日本提供的零部件数量最多,但收益不一定是最大的,B错;H公司的手机举世瞩目,引起国外机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zz/217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