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麦隆 >> 喀麦隆地产 >> 闪耀新格局丨中国基建迎来发展新纪元工业
“追风捕光”,脚步匆匆。8月15日19时52分,在灯火通明的海面上,重达吨的“电能心脏”——我国首批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发电项目之一——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精准就位到导管架上。“神泉二”距离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又近了一步。
当工程师们为“神泉二”振臂高呼时,公里外,在非洲北部埃及首都开罗以东中埃共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埃方技术工程师瓦利德·拉马丹正凝视着在飞扬黄沙中耸立着的一栋栋大楼,一脸自豪,“年之前,这里全是沙漠,我们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建了20栋高楼”。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曾经出行靠走,通信靠吼;如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凭基建之力,后来者居上,红利释放全球,令世人瞩目。也正因如此,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疫后时代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来了,元宇宙来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了,中国基建的新纪元也来了。
突破
最不缺的就是世界纪录
年7月26日,创始上海电气公司的英国人立德尔(R.W.Little)在南京路江西路的西北角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厂,并点亮中国第一盏电灯。次年8月20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收购了由上海电气公司改组而成的新申电气公司全部产业,并成立工部局电气处。同年9月1日,工部局电气处在乍浦路新申电气公司旧址,建立了设备容量为KW的中央电站。
也许工部局永远也想不到,仅仅相隔年,我国已稳居全球发电机第一装机大国地位。据中电联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万KW,比上年增长7.8%,是工部局电气处于年设立的中央电站装机容量的万倍。
仅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完工后,装机规模就将达到MW,这个项目又创造了新纪录: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跨入11MW时代,每年可发电17.43亿千瓦时,节省标煤消耗52.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9万吨,将成为推动粤东千万KW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引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基建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世界纪录。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大亚湾核电站、文昌发射中心,港珠澳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川藏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公路桥和铁路桥有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全球最高的座桥梁,有81座在中国。中国人用2小时,就能把一座桥拆掉;用9个小时,就能把火车站进行大改造。
镜头转向秦岭山脉,这里正在建设继三峡工程后又一大超级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历时15年,打穿“中国龙脉”,引长江之水汇入黄河,工程完工后,将彻底解决陕西、陕北万人的吃水问题,同时将归还万亩耕地的农用水。这项工程的综合施工难度堪称世界第一,一旦完成,注定被载入史册。
时间倒回到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港珠澳大桥公路及各口岸正式通车运营。这座横跨伶仃洋的“巨龙”桥全长55公里,总投资超过亿元,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粤港澳三地人流、车流和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更为便利。
“港珠澳大桥从设计、施工、管理、运维,到环保、景观诸多方面高标准定义了什么是世界一流品质的桥梁。”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
根据年的数据显示,建成一年后,经港珠澳大桥往来三地口岸的旅客就达到了多万人次,平均每天6.69万人次,远远超出了当年4.8万人次的预估值,最高峰时,日客流量可达17.56万人次,同样远远超出了当年的预估。
眼下,疫后经济逐步复苏,当各国提振经济“无从下手”时,我国基建又挑起了“稳经济”的大梁。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政策加持,中国正迎来又一轮强劲的基建投资周期。今年1-7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28亿元。仅7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亿元。
有经济界分析人士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当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时,外界很难理解,“后来才认识到那一轮基建投资对于后续吸引产业以及增加就业的意义”。
战力
超级工程“触手可及”
在基建方面的“战力”全球无人望及项背,中国不仅自己要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中国正带着外国小伙伴一起跑。埃及的新开罗、欧洲第一高楼、非洲最大的水电站、非洲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铁路,就连欧美不敢接手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埃及开罗新区、甘塔斯隧道和苏丹麦洛维大坝这五大超级工程,中国也“照单全收”。
在这一点上,瓦利德·拉马丹很有感慨:“在标志塔项目工作,让我学到了在沙漠里建摩天高楼的许多先进技术。”
埃及开罗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预计项目明年初开始陆续交工,到明年底整个项目会全部竣工。该工程也将刷新一项纪录:即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的标志塔项目,标志塔主体结构高度.2米,塔冠最高点.8米。
“项目建设期间,我们大量聘用埃及工人、大量使用当地产品,直接或间接带动了3万多人的就业,带动了埃及建筑产业的发展。等明年底项目结束后,这个项目培养的技术工人和当地的工程师将会继续为埃及的建设发挥更大作用。”该项目承建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总经理常伟才说。
中国基建,让肯尼亚实现了百年现代铁路梦。年6月1日,由肯尼亚与中国合作建设的蒙巴萨至内罗毕现代化标准轨铁路(以下简称“蒙内铁路”)通车5周年,这是肯尼亚百年来第一条现代化铁路。
出生在肯尼亚西部小镇的约翰·奥克奇接触蒙内铁路项目工作之前,对铁路与火车完全没有了解。“蒙内铁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能够养活家庭、提升职业技能,很感谢这条铁路为肯尼亚人民带来的改变和工作机会。”奥克奇如是说。
肯尼亚智库区域间经济网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说,在国际对非合作中,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和工程项目完工及时性等方面获得非方人士高度认可。报告指出,中国在非洲实施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大楼、水坝等合作项目真实可见、完工速度快,让人印象深刻。
基建也架起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桥”。当地时间7月26日晚,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正式通车,大桥通车实现了将克罗地亚南北领土连为一体。佩列沙茨大桥是一座长米、宽22.5米的公路斜拉桥,横跨克罗地亚南部亚得里亚海的小斯通湾,连接该国大陆与佩列沙茨半岛。
佩列沙茨大桥是中克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方在克罗地亚承建的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大桥建设需符合欧盟桥梁建设规范,桥梁钢结构制作要求达到欧洲最高的EXC4标准。
“克罗地亚完成了一项全国性、战略性、超越党派的工程。通过佩列沙茨大桥,克罗地亚和中国也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表示。
埃及、肯尼亚、克罗地亚这样的案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胜枚举:开通8个月中老铁路多项数据再刷新、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全面投入商业运营、中企承建轻轨项目首次落户发达国家——以色列、喀麦隆首条中国标准建设高速公路通车、安哥拉饮水工程惠及当地3个城市7万余人……“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落地正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新局
时代烙印下掘起的基建
业界曾流传着一个中国铁建放出的“狠话”:挖隧道,你只需要告诉我起点和终点,在这个星球上,就没服过谁。
进入年代,元宇宙来了,数字经济激荡潮涌。基建的起点和终点又在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又在哪?
国际社会的观察异常敏锐。有海外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dc/2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