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

现场我们和世界聊了会儿天

发布时间:2021/11/28 10:41:09   点击数: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本报记者纪楷欣 哲学系级本科生朱家羲 外国语学院级本科生李洋洋 外国语学院级本科生毕礽婧 哲学系级本科生杨静仪 元培学院级本科生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文化节,近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展位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上午10时,随着主舞台演出开始,大批游客涌入,在展位间移动变成了一件异常困难的事。部分展位前甚至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在北京稍有雾霾的天气里,光影、声音和气味纠缠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感逐渐被剥离,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版图的急剧缩小和各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跨过山和大海“中国和塞浦路斯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国人太多了。塞浦路斯只有80万人口,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空间。”来自塞浦路斯的白特思(Petros)将自己紧贴在展板墙上,努力将双臂打开,却不小心碰到了照相的游客,“看,就是这么大的空间。”这是白特思在北京工作的第三年。北京的塞浦路斯人数量很少,彼此熟悉。白特思听说北大要办国际文化节,又碰巧在不用工作的周日,便跑来帮忙,向游客们展示塞浦路斯文化。除了人口密集,白特思发现中国和塞浦路斯的环境区别也很大。“我在英国待了三年,那时我觉得英国和塞浦路斯很不一样;直到我来到了中国,才开始觉得英国和塞浦路斯其实真的差不多。”白特思和他的朋友们力图克服北京灰蒙蒙的雾霾与日渐寒冷的天气,还原塞浦路斯的环境风貌。展位周边的围墙被布置成塞浦路斯乡村石子路的模样;中央的围墙上,纸板假扮的窗框向两侧打开,窗外则是塞浦路斯的碧海蓝天。△来自塞浦路斯的白特思站在纸板做的窗前白特思在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xuesenwl.com/gmldc/238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