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母亲多年的陈妈是山东人,她的山东馒头历来做得又大又发。父亲曾和她开玩笑,说她蒸的包子,吃一口咬不着馅,再吃一口就“过去了”,形容她发的面极“暄”,比重小而体积大。所以,大白馒头成了我家的特产,永远货源充足。年菜里的“保留节目”是“芥末墩儿”、“豆儿酱”、“小酥鱼”和“二冬”(冬笋和冬菇),其中最地道、最好吃和最闻名的要数“芥末墩儿”,因此,每年都要做两大盆。父亲总是让母亲亲自操作,认为她是久经考验的,做出的“芥末墩儿”又脆又酸又甜还又凉,清爽可口,味道特别好。
父亲平时很忙,就是到了晚年,也每天伏案写作。他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日,除了偶尔打打牌,和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也很少。可是,他知道,过年首先是孩子们的节日,便想办法和孩子们一起玩玩。过年吃饭的时候,他喝一点黄酒,和我们来“杠子、鸡、虫”或“石头、剪子、布”。谁输了谁喝酒。
酒足饭饱,父亲把我们聚在一起,然后由他的书房兼卧室抱出一沓红纸条,上面是他“创作”的谜语,让我们把它们挂在铁丝上,谁猜中了都有奖励。他的谜语有两大特点:一是谜面都挺可乐,充满了“老舍式”的幽默。二是都特容易猜,一点儿也不难。像:
“杨八郎”——“多哥”;“盼冬天”——“希腊”;“丰收”——“喀麦隆”;“今天”——“日本”;他的奖品也特别,大多是自造的。譬如自己写的一幅字、一首诗,或者,干脆三颗大蜜枣。
父亲有一句“格言”: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这也是祖母留下来的“家训”。他小的时候,常常羡慕别人家过年请了两座小塔一般的蜜供,或者向母亲报告,谁家又杀了一口大肥猪。母亲总是摸着他的头对他说:“过年的时候,咱们自己包饺子吃,虽然咱们的饺子肉少,菜多,可是,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啊!”
到了他自己有了家,甚至到了他的晚年,他都奉行这一信条: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他的“腊八蒜”,他的大扫除,他的“芥末墩儿”,他的谜语,也都是一种“自己包的饺子”。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分享,不以盈利为目的,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美食乐翻天》:FM.6济南新闻广播,每天下午16:10--17:30播出
商务合作
欢迎
长按--识别图中--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病用醋北京最正规看白癜风医院